《寄焦炼师》

时间: 2025-01-04 07:16:10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得道凡百岁,烧丹惟一身。
悠悠孤峰顶,日见三花春。
白鹤翠微里,黄精幽涧滨。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
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修道者在世俗生活和山中隐居之间的对比。得道者活了百岁,只为修炼一身的丹药。在孤独的高峰上,春天的三花在阳光下绽放。白鹤在翠绿的山中飞舞,黄精则生长在幽静的溪边。此时我才明白,世间的客人,远不如山中隐士。仙境似乎在梦中,早晨的云彩让人倍感亲切。可我又如何能看到那美丽的色彩,只能挥手告别尘世的纷扰。

注释:

  • 得道:指修道成功,获得真道。
  • 烧丹:指炼丹,指道教中修炼长生不老药的过程。
  • 三花:指道教中炼丹时所用的三种花,象征春天的生机。
  • 白鹤:道教中象征长生和高洁的生物。
  • 黄精:一种中药材,常被认为有延年益寿的效果。
  • 世上客:指世俗中的人。
  • 挥手谢风尘:告别尘世的纷扰与喧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颀(约690-766年),唐代诗人,字梦得,号青丘,陕西人。李颀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与王维、孟浩然等人同为盛唐山水诗的代表。

创作背景:

《寄焦炼师》是李颀在隐居生活中对道教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所写。焦炼师是道教的修道者,诗人通过此诗表达了对道教修炼者的敬仰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其清新自然的意境和深刻的哲理引人入胜。诗人通过描绘高峰、白鹤、黄精等意象,展现了一个与世俗生活截然不同的仙境。在这里,诗人不仅表达了对道教修道者的尊重,更通过“世上客,不及山中人”的对比,突显了隐逸生活的超脱与宁静。诗中“仙境若在梦,朝云如可亲”的句子,传达出一种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留恋,似乎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自然美景。全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典雅之美,展现了李颀的艺术风格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得道凡百岁:修道者活了很久,暗示修道的艰辛和长久。
  2. 烧丹惟一身:强调修道者只为自身的修行。
  3. 悠悠孤峰顶:描绘隐士生活的宁静。
  4. 日见三花春:春天的美好在日光下显现。
  5. 白鹤翠微里:清新自然的意象,象征自由与超脱。
  6. 黄精幽涧滨:自然的富饶,暗示修道者的生活环境。
  7. 始知世上客,不及山中人:比较隐士与世俗人的不同。
  8. 仙境若在梦:表达对仙境的渴望。
  9. 朝云如可亲:亲近自然的感受。
  10.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告别尘世,追求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修道者的生活比作仙境,突出其超凡脱俗。
  • 拟人:朝云仿佛可以亲近,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如“世上客,不及山中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修道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诗人追求心灵自由与宁静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孤峰:象征孤独与宁静,代表修道者的隐逸生活。
  • 白鹤:象征长生、超脱,反映道教的理想境界。
  • 三花: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黄精:与长生有关,暗示道教对健康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李颀的《寄焦炼师》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世俗生活的厌倦
    B. 对修道生活的向往
    C. 对自然的无所谓

  2. 诗中提到的“白鹤”象征了什么? A. 自由与长生
    B. 美丽与富贵
    C. 祥和与宁静

  3. “何由睹颜色,挥手谢风尘”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A. 对人世的留恋
    B. 对尘世的厌倦
    C. 对生活的追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孟浩然的《春晓》

诗词对比:

  1.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山水意境,表现隐逸生活的宁静与美。
  2. 孟浩然《春晓》:以春天的景色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

通过这些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到唐代诗人在描绘自然与隐逸生活方面的共同追求与不同风格,反映出时代的文化特征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颀研究》
  • 《道教文化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