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短行歌
作者: 霍与瑕 〔明代〕
我行端州,三年六度。
载见君子,不改其步。
乃如之人兮,霭阳春兮。
渊乎是类,吾不知其里。
炎天久坐,使我忘暑。
白话文翻译:
我在端州行走,三年来已经六次。
每次见到君子,他们的步伐始终如一。
这样的人的气质,宛如春天的阳光。
他们的深邃,我无法知晓其内涵。
在炎热的夏天久坐,让我忘记了酷暑的烦恼。
注释:
- 端州: 端州是今广东省肇庆市的古称,古代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和商贸中心。
- 君子: 这里指的是品德高尚的人,具有儒家理想的人。
- 霭阳春: 形容气候温暖和煦,春天的阳光明媚。
- 渊乎是类: 形容这些人的深邃和难以理解,像深渊一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霍与瑕,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际关系,风格清新脱俗,常流露出对人生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
《短行歌》创作于霍与瑕的多次游历中,反映了他对朋友的珍惜与对高洁人格的向往,也表现了他在生活中的哲理思考。
诗歌鉴赏:
《短行歌》是霍与瑕的一首短小精悍的诗作,表面描写了作者在端州的游历经历,实际上却蕴含着深厚的人生哲理。诗中的“君子”不仅是作者对志同道合朋友的怀念,更是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三年六度的相遇,表明了作者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这种不变的步伐象征着他们内心的坚定和坚持。
诗中“霭阳春”的意象,不仅描绘了温暖的春季,更传达出一种愉悦和清新的心境。这里的“渊乎是类”,则引导读者思考君子的深邃与复杂,暗示了作者对人性和内心世界的探讨。最后一句“炎天久坐,使我忘暑”,表达了作者在好友相伴时的惬意与宁静,仿佛在炎热的夏天中忘却一切烦恼,展现了人际关系带来的舒适感。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霍与瑕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行端州,三年六度。”:叙述作者在端州的旅行经历,强调了时间的积累和频繁的相遇。
- “载见君子,不改其步。”:每次见到的君子,始终保持着同样的风范,体现出一种稳定与坚韧。
- “乃如之人兮,霭阳春兮。”:将这些君子比作春天的阳光,传达出温暖和希望的意象。
- “渊乎是类,吾不知其里。”:对君子的深邃感到无从探知,体现了对人性的敬畏。
- “炎天久坐,使我忘暑。”:在好友的陪伴下,忘却了炎热的夏天,表现出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安慰。
修辞手法:
- 比喻: “霭阳春”将君子的气质比作春天的阳光,生动形象。
- 对仗: 诗句对称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 拟人: 通过“忘暑”使情感更具亲切感,展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人际关系的美好与理想人格的追求。通过对“君子”的描绘,表达了对高尚品德的向往和珍视,同时也传达了在友谊中获得的宁静与快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端州: 象征着旅行和人际交往的场所。
- 君子: 代表理想化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
- 阳春: 象征温暖、希望与生命的活力。
- 炎天: 代表生活中的困扰与挑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我行端州”中的“端州”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广东
- B. 江苏
- C. 四川
-
诗中提到的“君子”象征什么?
- A. 富有的人
- B. 品德高尚的人
- C. 官员
-
“霭阳春”是用来描绘什么的?
- A. 冬天的寒冷
- B. 夏天的炎热
- C. 春天的温暖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霍与瑕的《短行歌》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感悟,但李白更倾向于豪放与饮酒作乐,而霍与瑕则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人格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中国古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