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 其十八》
时间: 2025-01-04 06:38:2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为楼依北固,舍宅望西江。
竹远通金磬,杉高并石幢。
龙归云压栋,蜃起月沉窗。
孰是髯居士,前身合姓庞。
白话文翻译:
这座楼依傍着北面的山固,居所则面向西江。
远处的竹林传来金磬的声音,高耸的杉树与石幢并立。
龙回归时云层压在屋檐上,蜃气升起时月光沉落在窗前。
谁是那位留着胡须的居士,他的前身与庞姓有关。
注释:
- 为楼:指“这座楼”。
- 依北固:意为这座楼依靠北面的山固。
- 舍宅:居所、住所。
- 竹远通金磬:竹林远处传来的金属声,金磬是一种乐器。
- 杉高并石幢:高大的杉树与石做的幢(塔式建筑)并排而立。
- 龙归云压栋:龙归来时,云彩压在房屋的顶上,形象生动。
- 蜃起月沉窗:蜃气升起时,月光沉落在窗户前,表达了夜景的美丽。
- 孰是髯居士:谁是那位留着胡须的居士,表示对人物的疑问。
- 前身合姓庞:他的前身可能与庞姓有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应麟,明代著名文学家、诗人,尤其以诗词的创作和理论研究闻名。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文情怀的深刻理解。胡应麟的诗风清新自然,注重意境的营造。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居士生活的思考。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许多文人都追求隐逸生活,寄情于自然,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反映了这一文化现象。
诗歌鉴赏:
《清源寺中戏效晚唐人五言近体二十首 其十八》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诗作。诗人在开篇通过“为楼依北固,舍宅望西江”直接引入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居住环境的细致观察。接着,诗人通过“竹远通金磬,杉高并石幢”描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竹林的声音和高杉的形象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和谐的自然音响。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龙归云压栋,蜃起月沉窗”的意象,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神秘,给人以无限遐想。
最后,诗人以“孰是髯居士,前身合姓庞”来引出对人物的思考,表现出诗人与居士之间的某种联系和对其身份的探询。这种对人物的描写使整首诗充满了人文气息,更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为楼依北固:诗人首先交代环境,给人一种稳固的感觉。
- 舍宅望西江:居住的地方面朝西江,形成了一种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 竹远通金磬:竹林与金磬的声音,传递出一种禅意和音乐感。
- 杉高并石幢:高大的杉树与石幢的描写,增添了景物的层次感。
- 龙归云压栋:形象的描绘了云与房屋的互动,表达了一种生动的自然景象。
- 蜃起月沉窗:蜃气的升起与月光的沉落,营造出夜晚的神秘氛围。
- 孰是髯居士:引发对人物身份的思考,增加了诗的深度。
- 前身合姓庞:暗示了居士的历史渊源,增添了文化的厚重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龙归云压栋”,把自然现象拟人化,增添生动感。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手法,使得句式整齐。
- 意象:竹、杉、龙、蜃等意象,富有象征意义,表现自然的和谐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居士生活的思索和探求,充满了哲理和人文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竹:象征清雅、高洁,传达出一种高远的意境。
- 杉:代表坚韧和高尚,常与长青之意相关联。
- 龙:象征着力量和神秘,表达了自然的伟大。
- 蜃:与海市蜃楼相关,体现幻影与现实的交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西江”指的是哪个方向?
- A. 东
- B. 南
- C. 西
- D. 北
-
“龙归云压栋”中“龙”象征什么?
- A. 平凡
- B. 力量与神秘
- C. 传统
- D. 现代
-
“孰是髯居士”中“髯居士”指的是?
- A. 一位留胡须的人
- B. 一位和尚
- C. 一位诗人
- D. 一位商人
答案:
- C. 西
- B. 力量与神秘
- A. 一位留胡须的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鹿柴》:同样描绘自然风光,以山水意境为主,表现隐逸思想。
- 李白《庐山谣》:以豪放的笔调描写自然,情感更为奔放。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胡应麟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 《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