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 其一 瓶梅》
时间: 2025-01-07 22:20:4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浅渚明沙聚碧流。依然春信锁枝头。金徽昨夜初赓曲,羌笛何人更倚楼。朝露重,晚烟浮。几回花下月如钩。而今贮向纱窗里,点点寒香入梦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清澈的水流在沙滩上闪烁着光芒,春天的气息依然锁在枝头。昨夜金色的徽章初次传来乐曲声,谁在楼上倚着羌笛呢?早晨的露水沉重,傍晚的烟雾轻盈。多少次在花下仰望月亮,月亮似钩般弯曲。而如今我把这些美好的回忆珍藏在纱窗里,细细的寒香在梦中引发了我内心的愁绪。
注释:
- 浅渚:指水边的浅滩。
- 明沙:清亮的沙子。
- 碧流:清澈的水流。
- 春信:春天的气息或信号。
- 金徽:指金色的乐器或乐曲。
- 赓曲:续唱的乐曲。
- 羌笛:一种古代乐器,音色清脆。
- 倚楼:倚靠在楼上,形象化的描绘。
- 朝露重:早晨的露水很重。
- 晚烟浮:傍晚的烟雾轻轻飘浮。
- 月如钩:形容月亮的弯曲形状。
- 寒香:寒冷的香气,暗指梅花的香味。
- 梦愁:梦中产生的愁苦。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羌笛”是古代乐器,常与边塞生活联系在一起,象征着思乡之情或离别之伤。“金徽”可能隐喻音乐的高雅和美好,也可能与某种高贵的身份或情感相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俞彦,明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清新婉约,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其诗歌多描绘山水田园,情感细腻而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春季,诗人置身于大自然中,通过描绘春日的美景,抒发内心的孤独与思念。可能与个人的经历或对过往的怀念有关。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一 瓶梅》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抒情诗。诗的开头,浅渚和明沙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勃勃,碧流的映衬则增添了画面的清丽。随后的“依然春信锁枝头”一语,既表明了春天的来临,也暗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珍惜。而“金徽昨夜初赓曲”则突出了夜晚的宁静与优雅,令人联想到音乐的魅力与情感的流动。
诗的后半部分,作者通过“朝露重,晚烟浮”对早晚景色的对比,展现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几回花下月如钩”,画面感极强,展现了观察者的细腻与敏感。而最后两句“而今贮向纱窗里,点点寒香入梦愁”,则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既有对美好回忆的珍藏,也有对孤独与愁苦的深刻反思。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使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气息,值得细细品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浅渚明沙聚碧流:描绘水边的清澈景象,传达春天的生机。
- 依然春信锁枝头:春天的信息依然锁在树枝上,象征美好与期待。
- 金徽昨夜初赓曲:昨夜的音乐刚刚开始,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 羌笛何人更倚楼:引发对演奏者的思考,增加了情感的层次。
- 朝露重,晚烟浮:通过自然景象表现情感的对比,揭示心境。
- 几回花下月如钩:表达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向往。
- 而今贮向纱窗里:将美好记忆珍藏,表现对过去的留恋。
- 点点寒香入梦愁:用香气引发愁绪,感情的深邃与复杂。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月如钩”,形象生动。
- 拟人:如“春信锁枝头”,赋予春天以情感。
- 对仗:如“朝露重,晚烟浮”,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美景的描绘,抒发了孤独、怀念与愁苦,展示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意象分析:
- 浅渚:象征生命的开始与希望。
- 碧流:代表清澈与美好。
- 金徽:象征音乐的高雅与情感的流动。
- 羌笛:引发思乡与离愁。
- 寒香:梅花的香气,象征坚韧与纯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金徽”指的是什么?
- A. 金色徽章
- B. 金色乐器
- C. 金色花朵
-
“朝露重,晚烟浮”表达了怎样的意境?
- A. 时间的静止
- B. 早晚的对比
- C. 四季的变化
-
诗人通过“点点寒香入梦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伤感
- C. 平静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比较俞彦的《鹧鸪天 其一 瓶梅》与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怀念与孤独的情感,但俞彦的诗更注重自然景物的描绘,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内心的情感波动。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文阅读与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