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三首 其三》

时间: 2025-01-07 22:40:53

乍暖轻寒花信催。

合欢人傍小妆台。

纤腰束素凌波缓,丹的如霞媚脸回。

听软语,共深杯,别离时节赠青梅。

相思恰似风前絮,几度悠飏去复来。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乍暖轻寒花信催。
合欢人傍小妆台。
纤腰束素凌波缓,
丹的如霞媚脸回。
听软语,共深杯,
别离时节赠青梅。
相思恰似风前絮,
几度悠飏去复来。

白话文翻译:

刚刚感受到温暖,微微的寒意催促着花的消息。
合欢花旁,人儿依偎在小妆台前。
她纤细的腰肢束着素色的衣裙,缓缓如波。
脸色如霞般娇艳,回眸间显得格外动人。
倾听那柔软的言语,共饮一杯美酒,
在离别的时节赠送青梅。
思念就像风中的絮飘,
几度随风飘荡,又再回到身边。

注释:

乍暖轻寒:乍然感到的温暖与轻微的寒意。
花信催:花开的消息催促到来。
合欢:合欢花,象征着爱情与团聚。
妆台:化妆的台子,女性日常打扮的地方。
纤腰束素:纤细的腰肢束着素色的衣裙。
丹的如霞:脸色如朝霞般红润美丽。
软语:温柔的言语。
深杯:指美酒的杯子,象征欢愉的饮酒时光。
青梅:青梅常用作离别的象征,寓意思念。
风前絮:风中的柳絮,比喻飘荡不定的思念。

典故解析:

“青梅”在古诗词中常用来象征相思和离别,出自《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思念之情。诗中提到的“青梅”不仅是对离别的赠送,更加深了相思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史承谦,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创作,其作品常表现出细腻的情感,描写生活中的点滴美好。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社会环境变化使得文人多寄情于自然和生活,寻求情感的共鸣。

诗歌鉴赏:

《鹧鸪天三首 其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温暖的春日和柔美的爱情。诗的开头“乍暖轻寒”便营造出一种温暖与寒意交织的氛围,正如初春的气息,让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情感的细腻。接着通过“合欢人傍小妆台”展示了爱情的亲密与温馨,诗人用“纤腰束素凌波缓”描绘出女子的优雅与美丽,增添了诗中的柔情。

在饮酒的场景中,“听软语,共深杯”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亲密的交流与共度的快乐,而“别离时节赠青梅”则带出离别的伤感,使整首诗在温馨中透出一丝惆怅。最后一句“相思恰似风前絮”将思念的主题推向高潮,幽怨的情感如同风中的柳絮,随风而去,终究又会回到心头,展现出爱情的无常与执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乍暖轻寒花信催”:初春时节,温暖与寒冷交错,花开之兆逐渐显露。
  • “合欢人傍小妆台”:描写女子在妆台旁梳妆,展现出一幅温馨的生活画面。
  • “纤腰束素凌波缓”:女子的身姿轻盈,衣裙如水波般流畅。
  • “丹的如霞媚脸回”:女子的面容如朝霞般红润,回眸间显得妩媚。
  • “听软语,共深杯”:二人对饮,柔和的言语增添情意。
  • “别离时节赠青梅”:在离别的时刻赠送青梅,象征着深情的思念。
  • “相思恰似风前絮”:思念如同风中的柳絮,轻舞飘扬。
  • “几度悠飏去复来”:思念时常飘荡,时而远去,时而又回归。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如“相思恰似风前絮”)、拟人(如“花信催”)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情感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相思”展开,表达了对爱情的珍视与对离别的惆怅,体现了人间情感的复杂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美好与爱情的萌芽。
  • 妆台:象征女性的柔美与生活的细腻。
  • 青梅:象征思念与离别。
  • 风前絮:象征无常的情感与思念的飘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乍暖轻寒”指的是什么季节的变化?
    A. 秋天
    B. 冬天
    C. 春天
    D. 夏天

  2. “合欢”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离别
    B. 爱情与团聚
    C. 伤痛
    D. 友谊

  3. “青梅”在古代文学中常用来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思念
    C. 友谊
    D. 权力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细腻的情感与思念。
  • 纳兰性德的《木兰花慢》:通过生活细节展示情感的深度。

诗词对比

  • 史承谦的《鹧鸪天三首 其三》与李白的《静夜思》:两首诗都涉及思念,但前者更注重在细腻的生活场景中,而后者则在孤寂中显现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
  • 《诗经与汉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