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两岸中大同道相聚》
时间: 2025-01-04 09:07:4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八声甘州 两岸中大同道相聚
作者: 张海鸥 〔当代〕
叹人间何事最微茫,咫尺梦难归。
算海峡两岸,相思树老,远水斜晖。
未必相离弹指,便苦是耶非。
自古分合事,唯任天机。
常忆中山懿范,正文丕两校,雨细云霏。
问匆匆过客,阻隔几时稀。
待秋来枫浓菊淡,约同游手足莫相违。
高雄路,荆花煮酒,再访儒衣。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人世间无常的感叹,尤其是对两岸关系的思考与期盼。诗人感叹世事难以捉摸,梦境与现实之间的距离让人堪忧。两岸相隔,思念如老树般深植于心,远方的水面映照着夕阳的斜晖。离别并不一定是痛苦的,我们不能因为短暂的分离就对未来感到迷茫。自古以来,分合离合皆是天意安排。诗人常常怀念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与两岸的文化纽带,细雨飘洒,云雾缭绕。诗人向匆匆过客询问,隔离的时光是否已变得稀少。期待秋天来临,枫叶红了,菊花淡了,约定与朋友相聚,勿让彼此的情谊被时光阻隔。高雄的路上,荆花相伴,举杯畅饮,再次重温儒雅的衣袍。
注释
- 微茫:细微而模糊,指事物难以捉摸。
- 咫尺:形容距离极近。
- 相思树:比喻思念之情,树木象征着情感的深厚。
- 斜晖:夕阳西下的光辉,营造出一种忧伤的气氛。
- 天机:天意,指自然的安排或命运的变化。
- 中山懿范:指的是中山(孙中山)的风范。
- 匆匆过客:形容在世间匆匆而过的人,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 高雄路、荆花:指地名和象征友谊的花卉,表示再会的期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海鸥,现代诗人,致力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作品多涉及两岸关系和文化认同。
创作背景:在当前两岸关系复杂的背景下,诗人借助历史与自然的意象,表达对和平相聚的渴望与对往昔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两岸关系的深刻思考。开篇即用“何事最微茫”引入,表明对人生无常的感叹,接着通过“咫尺梦难归”表达了对故乡与亲人的思念。诗中的“相思树老”更是将思念的情感具象化,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情感的坚韧。
全诗通过对比与反复,展现出一种希望与无奈的交织。“未必相离弹指,便苦是耶非”,这句揭示了离别的相对性,暗示着即使身处两岸,也不必过于悲观。接下来的“常忆中山懿范”则将情感提升至文化与历史的层面,强调了两岸的共同根基。
诗的最后几句充满希望,期待秋天的到来与朋友相聚。通过“高雄路,荆花煮酒”,诗人以具体的地点与活动表达了对未来美好时光的期待,渴望在历史的长河中重温友谊与文化的交融。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叹人间何事最微茫:感叹人生中最难以琢磨的事情。
- 咫尺梦难归:即使近在咫尺,梦却难以回归现实。
- 算海峡两岸,相思树老,远水斜晖:两岸分隔,思念如老树般深重,远方的水面映照着夕阳的微光。
- 未必相离弹指,便苦是耶非:离别并不必然导致痛苦。
- 自古分合事,唯任天机:分合是自然规律,听天由命。
- 常忆中山懿范,正文丕两校,雨细云霏:怀念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及其影响,描绘出细雨飘洒的意境。
- 问匆匆过客,阻隔几时稀:向过路人询问,隔离的时间是否已变得不再漫长。
- 待秋来枫浓菊淡,约同游手足莫相违:期待秋天的到来,与朋友相聚。
- 高雄路,荆花煮酒,再访儒衣:描绘重聚的场景,表达对文化的尊重与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思念比作老树,象征情感的根深蒂固。
- 对仗:如“雨细云霏”,音韵和谐,增强诗的韵律感。
- 意象:如“高雄路”、“荆花”,使诗歌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两岸关系的思考,表达对团聚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怀念,展现出人们对未来的期待与信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相思树:象征思念和情感的深厚。
- 斜晖:夕阳的光辉,传达出一种孤独和怀旧的情感。
- 高雄路:象征两岸的联系与团聚的希望。
- 荆花:代表友谊与温暖。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相思树”象征什么?
- A. 思念
- B. 离别
- C. 友谊
- D. 未来
-
“未必相离弹指,便苦是耶非”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希望
- C. 不确定
- D. 绝望
-
诗中提到的“高雄路”象征着什么?
- A. 旅行
- B. 文化
- C. 团聚
- D. 分离
答案:
- A
- C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登高》 - 杜甫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 对比《八声甘州》与《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思念之情,但《八声甘州》更关注于两岸关系与历史背景,而《静夜思》则是个人的思乡之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文化视角与情感深度。
参考资料
- 《当代诗歌选》 - 当代诗人作品集
- 《古典诗词鉴赏》 - 古典诗词研究书籍
- 《两岸文化交流研究》 - 相关学术论文与著作
这些资料将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诗词及其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