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声甘州 匡庐山中作》
时间: 2025-01-01 13:27:3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对屏风九叠倚晴空,氤氲涨江天。
恁柴桑日瘦,虎溪人去,烟月年年。
缥缈竹林清磬,回首白云边。
冥吹松阴合,石濑溅溅。
来抚封碑陈迹,甚紫芝歌断,白鹿寻仙。
怅玄机老矣,何处问前缘。
待几时野棠开后,又漫山春雨响啼鹃。
谁还伴,东蒙旧隐,云卧华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匡庐山中所见的山水景色和内心感受。
在晴空下,屏风般的山峦叠翠,江水涨起来,朦胧的气息弥漫在天地之间。
柴桑的日子过得很瘦,虎溪的人去无踪,烟雾和月亮年年相伴。
竹林中响起清脆的磬音,回首时看到白云在天边。
松阴里吹来的风,和石头上的水声交融在一起。
我来抚摸着封碑的陈迹,感叹那紫芝的歌声已断,白鹿也难寻仙踪。
我感到时光已老,何处去问那前缘。
等到几时野棠花开后,又听见漫山春雨中啼叫的杜鹃。
有谁还会陪伴我,东蒙的旧隐,云卧在华山的顶峰。
注释:
- 屏风九叠:比喻山峦层叠如屏风。
- 氤氲:形容雾气或烟气弥漫的样子。
- 柴桑:指的是柴桑山,著名的风景名胜。
- 虎溪:指虎溪景区。
- 缥缈:形容轻柔、虚幻。
- 清磬:指清脆的磬音,意指竹林中的乐声。
- 紫芝:指一种传说中的灵草,传说可以通仙。
- 白鹿:传说中的白鹿,象征着仙人和长生。
- 野棠:指野生的海棠花。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陈方恪,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见,留有诗作,风格以清丽见长,颇具文人气息。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匡庐山,作者在游览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好和人生的哲思,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八声甘州》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哲思,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内心的感慨。开篇以“对屏风九叠倚晴空”引入,画面感极强,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开阔的山水世界。随后,诗人通过“氤氲涨江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与感动。
诗中提到“柴桑日瘦,虎溪人去”,通过对比展现了时光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令人感慨万千。接着,竹林的清磬声与白云的回首,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感受,仿佛是对过往的思索与追忆。“来抚封碑陈迹”,此句更是点明了对历史的反思与对自身境遇的沉思。
整首诗不仅在描绘山水之美,更在探索人生的意义,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理。“怅玄机老矣,何处问前缘”,表明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以“漫山春雨响啼鹃”收尾,再次引入自然的景象,展示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对屏风九叠倚晴空:描绘层峦叠嶂的山脉如屏风般倚靠在蓝天之下。
- 氤氲涨江天:江水涨起,空气中弥漫着朦胧的气息。
- 恁柴桑日瘦,虎溪人去,烟月年年:时间流逝,柴桑的日子消瘦,虎溪的人影渐去,烟雾与明月年年相伴。
- 缥缈竹林清磬,回首白云边:竹林中清脆的乐声,回首时看到远处的白云。
- 冥吹松阴合,石濑溅溅:风吹拂松树,水流潺潺作响。
- 来抚封碑陈迹,甚紫芝歌断,白鹿寻仙:抚摸着古碑,感叹紫芝的歌声已断,难觅白鹿的踪影。
- 怅玄机老矣,何处问前缘:感慨人生的无常,不知何处去问往事。
- 待几时野棠开后,又漫山春雨响啼鹃:期待野棠花开,春雨中又听杜鹃啼鸣。
- 谁还伴,东蒙旧隐,云卧华颠:问谁还会陪伴自己,隐居在东蒙,卧于华山之巅。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屏风九叠”形象地描绘了山的层叠。
- 拟人:如“冥吹松阴合”,使自然景象更富有生机。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的孤独与对过往的怀念,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未来的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屏风:象征自然的壮丽。
- 竹林:象征清幽与宁静。
- 白鹿:象征追求与理想。
- 春雨:象征新生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陈方恪
- D) 白居易
-
“屏风九叠”描绘了什么?
- A) 水流
- B) 山峦
- C) 竹林
- D) 月亮
-
诗中提到的“白鹿”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理想与追求
- C) 金钱
- D) 权力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 杜甫《登高》
诗词对比:
- 比较《八声甘州》与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八声甘州》更强调人生感悟和哲思,而《山居秋暝》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静谧与和谐。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诗词鉴赏指南》
- 《清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