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时间: 2024-09-19 21:17:02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雕栏 通:阑)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白话文翻译: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亮何时才结束呢?往事又有多少呢?昨夜小楼又被东风吹拂,令我在明月之下回想故国,心中倍感凄凉。那雕栏玉砌的建筑应该还在,只是我的容颜已然改变。问你能有多少愁苦呢?恰如一江春水向东流,绵延不绝。

注释:

字词注释:

  • 春花秋月: 春天的花,秋天的月,象征着美好的时光。
  • 小楼: 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小楼,承载着他的回忆。
  • 东风: 指春风,带来温暖和生机。
  • 雕栏玉砌: 精美的栏杆和砖石,象征着昔日的繁华。
  • 朱颜: 指年轻美丽的面容。

典故解析:

  • “一江春水向东流”: 表达时间如水流逝,无法挽回的无奈,常用于抒发离愁别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煜(937年-978年),字重光,号煜,南唐国君,也是著名的词人。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尤其擅长表达个人情感与历史感叹。

创作背景: 《虞美人》作于李煜亡国之后,回忆起自己的故国和往事,表达对故国的深切怀念以及因失去权势而产生的忧伤。

诗歌鉴赏: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词作,李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对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全词开篇以“春花秋月”引入,展现出自然的美好与时间的流逝,唤起读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而“往事知多少”则透露出一种对过往的深切思考与伤感。接下来的描绘中,通过小楼、东风、明月等意象,将个人情感与对故国的怀念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表达了李煜对昔日繁华的深切怀念,虽景物依旧,但人事已非,岁月无情带走了他的青春与美貌,令人感到惋惜与无奈。最后,诗人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总结全诗,愁苦之情如同春水般绵延不绝,诗人通过这句话传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离别愁苦的深刻感悟,令人心生共鸣。

整首词展现了李煜作为一个失去国权的皇帝所承受的深重悲伤,情感真挚而沉痛,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历史感与人生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花秋月何时了?: 诗人感叹美好的时光何时才会结束,暗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
  • 往事知多少。: 反问自己对往事的记忆有多少,表达对过去的追忆。
  • 小楼昨夜又东风,: 描述昨夜的春风,象征着新的开始,但同时也带来对往事的唤起。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在明月下回忆故国,感到无比痛苦。
  • 雕栏玉砌应犹在,: 过去的繁华依然存在,唯独人事已非。
  • 只是朱颜改。: 只有自己的容颜随着时间改变,表达对逝去青春的惋惜。
  • 问君能有几多愁?: 反问对方,愁苦有多少,暗示自己内心的痛苦。
  •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以水比喻愁苦的无尽,流逝不息。

修辞手法:

  • 比喻: “一江春水向东流”形象地比喻了愁苦的绵长与无尽。
  • 对仗: 上下句的对称结构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 将春水赋予了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词通过对春花秋月的感叹,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奈与失落,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悲哀,深刻反映了李煜对故国的怀念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花: 代表美好与希望,象征青春的短暂。
  • 秋月: 象征成熟与凋零,暗示人生的无常。
  • 小楼: 代表诗人内心的栖息地,也是回忆的寄托。
  • 东风: 象征着变化与生机,同时也暗含着离别的惆怅。
  • 雕栏玉砌: 代表过去的繁华与美丽,形成对比,突显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意思是什么? A. 询问春天和秋天的结束
    B. 感叹时间流逝
    C. 回忆往事
    D. 以上皆是

  2. “问君能有几多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离别的忧伤
    C. 对故国的怀念
    D. 对时光的感慨

  3. “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比喻意在传达什么? A. 愁苦的无尽与流逝
    B. 春天的美丽
    C. 生命的长河
    D. 以上皆是

答案:

  1. D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表达离愁与对往事的怀念。
  • 白居易《琵琶行》: 通过音乐传达离愁别绪。

诗词对比:

  • 李煜的《虞美人》和李清照的《声声慢》均表达了对过往的怀念与对失去的痛苦,但李煜的词更倾向于历史感与个人命运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体验与细腻的心理描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李煜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