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赠远》
时间: 2025-01-07 22:36:30意思解释
诗词名称: 代赠远
作者: 李白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妾本洛阳人,狂夫幽燕客。
渴饮易水波,由来多感激。
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
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
昔去有好言,不言久离别。
燕支多美女,走马轻风雪。
见此不记人,恩情云雨绝。
啼流玉箸尽,坐恨金闺切。
织锦作短书,肠随回文结。
相思欲有寄,恐君不见察。
焚之扬其灰,手迹自此灭。
白话文翻译:
我本是洛阳人,心爱的男人却是幽燕的客人。
我渴望饮水,易水的波涛让我感慨万千。
胡人的马在西北驰骋,香车摇曳着绿丝带。
鸣鞭声伴我远去,逐虏的旅程在边陲展开。
昔日你曾说过甜蜜的话,却不再提及分离的痛苦。
燕地美女众多,骑马快走在风雪中。
见了这些美景,竟然忘记了人情,恩爱如云雨般绝了。
啼哭的玉箸已尽,坐在闺房里怨恨时光的流逝。
织锦写下短书,心肠随回文而纠结。
思念的情感想寄托,唯恐你看不见我的心意。
焚书扬灰,留下的手迹从此消失无踪。
注释:
- 妾:古代对女性的自称,指的是妻子或妾侍。
- 狂夫:指的是性情奔放的男子。
- 易水:指的是位于今河北省的易水,古代名胜。
- 胡马:指的是北方胡人骑的马,象征着战争与离别。
- 燕支:燕地,泛指今北京及其周边地区。
- 金闺:指的是闺房,象征着女子的柔情与孤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素有“诗仙”之称。他的诗风豪放,想象丰富,常常表现出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代赠远》创作于李白游历期间,李白常以游历与交友为乐,而此诗正是在他与友人分别之际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
诗歌鉴赏:
《代赠远》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古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离别的痛苦和对友人的思念。开头两句将自我身份与所爱之人的背景对比,表现出一种隔阂与无奈。接下来的描写中,易水的波涛不仅是地理的描绘,更是情感的象征,暗示着离别所带来的激动与伤感。
诗中“胡马西北驰,香騣摇绿丝”展现了对方的远行与勇气,似乎也暗示着战乱带来的离别。在后面的描写中,李白通过“燕支多美女”和“走马轻风雪”表现出燕地的繁华与美丽,这些场景与他内心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对友人离去的无奈与不舍。
最后几句,李白以“焚之扬其灰”作为结尾,表现出一种绝望与无奈,似乎在此刻,他的思念与情感都化为了无形,只能随风而去。整首诗充满了对友人的祝福与离别的无限感慨,令人倍感心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妾本洛阳人:自我介绍,表明自己的身份和渊源。
- 狂夫幽燕客:描写心爱之人的背景,带有一种无奈的情感。
- 渴饮易水波:易水的波涛让人感慨,象征着思念与离愁。
- 胡马西北驰: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带有战争的元素。
- 昔去有好言:回忆起曾经的美好,却感叹时光的流逝。
- 燕支多美女:描绘燕地的繁华,美丽的景象与孤独形成对比。
- 见此不记人:在美景面前,似乎忘却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
- 啼流玉箸尽:形象地表达出内心的悲痛。
- 织锦作短书:通过书信传达思念,体现出渴望与无奈。
- 相思欲有寄:想寄托思念,却担心无法被察觉。
- 焚之扬其灰:最终将思念化为灰烬,象征着绝望与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恩情云雨绝”,将情感比作云雨,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转瞬即逝。
- 对仗:如“鸣鞭从此去,逐虏荡边陲”,工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如“啼流玉箸尽”,将情感具象化,增强了悲痛的气氛。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思念为主线,展现了友人离别后的孤独感与无奈。通过描绘美丽的燕地与战争的离愁,李白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深切感悟。
意象分析:
- 洛阳:象征着故乡,代表着温暖与亲情。
- 易水:象征着离别与悲伤,水波荡漾间蕴含着情感的波动。
- 胡马:代表着战乱与离别的无情,带有一种苍凉的感觉。
- 燕支:象征着繁华与美好,同时也对比出内心的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李白在诗中自称是哪个地方的人?
- A. 长安
- B. 洛阳
- C. 杭州
- D. 扬州
-
诗中的“胡马西北驰”暗示了什么?
- A. 战争与离别
- B. 旅行的愉快
- C. 归乡的期盼
- D. 家乡的美丽
-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愤怒
- C. 绝望
- D. 满足
答案:
- B. 洛阳
- A. 战争与离别
- C. 绝望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相思》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维《相思》:同样表达了思念之情,但更侧重于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杜甫《月夜忆舍弟》:以家庭关系为主线,展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与李白的友情主题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情感的深刻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诗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以上为《代赠远》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对您理解此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