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泉翁邵尚书点易台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4 09:40:17

绣岭萦回抱此台,风云长为绕崔巍。

侵衣月白疏松漏,洗砚泉香古涧来。

尼父象文随化著,羲皇爻画自心开。

六虚行尽天机健,数片梅花点翠苔。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绣岭萦回抱此台,
风云长为绕崔巍。
侵衣月白疏松漏,
洗砚泉香古涧来。
尼父象文随化著,
羲皇爻画自心开。
六虚行尽天机健,
数片梅花点翠苔。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美丽的台地,四周环绕着绣岭,风云常常萦绕在高耸的崔巍山头。月光透过松树洒在衣衫上,泉水的清香从古老的溪涧中飘来。尼父的象文随意展现着变化,羲皇的爻画则是在心中自然展开。六虚的境界都已行尽,天机也愈加健全,几片梅花点缀在翠绿的苔藓之上。

注释

字词注释

  • 绣岭:形容山岭如绣般美丽。
  • 崔巍:形容山高而峻,崔巍意指高耸的样子。
  • 侵衣:月光照在身上,沁入衣服。
  • 洗砚:指用泉水清洗砚台。
  • 尼父:指孔子。
  • 羲皇:指黄帝,古代帝王。
  • 六虚:道教中的概念,代表虚无的境界。
  • 梅花:象征高洁和坚韧。

典故解析

  • 尼父象文:孔子以文治教,象征智慧的传承。
  • 羲皇爻画:羲皇传说是对周易的开创,表达了哲学思想的自由和开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月龄,明代诗人,生活在文人荟萃的时代,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情感为主,兼具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作者游览某地时,受到自然景观和古代哲理的启发,旨在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于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优美的自然描写与深刻的哲理思考相结合,展现了作者对人生、自然及其内在联系的思考。开头的“绣岭萦回抱此台”将读者带入一个精致的自然场景,仿佛让人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那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作者通过“月白疏松漏”展示了夜色的细腻与清幽,进一步增强了自然的清新感。

诗中提到的“尼父象文”与“羲皇爻画”,则将自然景观与哲学思想相结合,展示了古代文化的深厚与智慧。这种对古代文化的追寻与反思,使得诗歌不仅仅停留在表面景观的描绘上,而是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与宇宙的关系中。最后一句“数片梅花点翠苔”,通过梅花的意象,传达了生命的坚韧与美好,给人以希望与清新的感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绣岭萦回抱此台:描绘了周围美丽的山岭环绕着这个台地,传达出一种如画的自然景观。
  2. 风云长为绕崔巍:描绘了风云常常围绕着高耸的山峰,象征着自然的变幻无常。
  3. 侵衣月白疏松漏:月光透过松树洒在身上,显得清幽静谧。
  4. 洗砚泉香古涧来:泉水的清香从古老的溪涧中飘来,给人以清新的感受。
  5. 尼父象文随化著:孔子的智慧与教诲在变化中流淌,显示了文化的传承。
  6. 羲皇爻画自心开:羲皇的智慧在心中自然而然地展开,象征着思想的自由。
  7. 六虚行尽天机健:虚无的境界已经到达,智慧也愈发健全。
  8. 数片梅花点翠苔:几片梅花点缀在绿苔上,象征着生命的坚韧与美丽。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绣岭”比喻山岭的美丽。
  • 拟人:月光和泉水仿佛有情感地浸润着诗人。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称与和谐,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对古代智慧的追寻,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岭:美丽的自然。
  • 月白:宁静的夜晚。
  • 泉香:清新的气息。
  • 梅花:坚韧与高洁的象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绣岭”指的是: a) 荡漾的湖泊
    b) 美丽的山岭
    c) 空灵的天空
    d) 蔚蓝的大海

  2. “月白疏松漏”中,月白指的是什么? a) 月光清亮
    b) 月亮缺失
    c) 月亮的颜色
    d) 月亮的影子

  3. 诗中提到的“尼父”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释迦牟尼

答案

  1. b) 美丽的山岭
  2. a) 月光清亮
  3. c) 孔子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钱月龄的这首诗更加强调自然与哲理的结合,而王维则更多地表现出对自然的孤独与沉思。两者都展现了山水之美,但情感基调和哲理深度各有不同。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歌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哲学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