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澄江登君山
作者: 钱月龄 〔明代〕
洞庭高耸翠,此亦重留名。
太古苍茫色,长江昼夜声。
暮烟横北固,晓日近东瀛。
玄武昭灵胜,行宫焕紫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色,君山的高耸入云使其名声远扬。太古的苍茫色彩与长江的潮水声相互交织。黄昏时分,烟雾弥漫在北固山上,清晨的阳光又照射在东边的海岛上。玄武山的神灵显现出胜景,行宫在紫气的笼罩下显得更加清丽。
注释:
字词注释:
- 洞庭:洞庭湖,位于湖南省,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 高耸翠:高耸入云,翠绿的山峦。
- 重留名:再次留下名声。
- 苍茫:形容广阔而空旷的样子。
- 昼夜声:日夜不息的水流声。
- 暮烟:黄昏时的烟雾。
- 北固:指北固山,位于长江边。
- 晓日:清晨的阳光。
- 东瀛:指东方的海岛,这里可能指的是日本。
- 玄武:指玄武山,亦是中国文化中的神兽,象征着守护。
- 昭灵胜:神灵显现的美景。
- 行宫:指皇帝的临时居所,常用于游览。
- 焕紫清:焕发出紫色的清丽光彩。
典故解析:
- 君山:位于洞庭湖中的一座小岛,历史悠久,传说与许多文人墨客有关。
- 玄武:在道教神话中,玄武是北方的守护神,常与水相关,象征着力量与守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钱月龄(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国家繁荣之时,诗人游历洞庭湖和君山时,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历史的沉淀,因而有了这首诗的创作。
诗歌鉴赏:
《澄江登君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对洞庭湖及君山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人文景观的结合。第一句“洞庭高耸翠”以形象的方式展现了君山的巍峨,暗示着其在历史文化中的重要性。“此亦重留名”则传达了诗人对这片风水宝地的赞美与崇敬。接下来,诗人引入“太古苍茫色”,将时间的维度引入到景色之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邃与自然的永恒。
“长江昼夜声”则进一步增强了诗的音韵美,长江水流不断,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诗中的“暮烟横北固”和“晓日近东瀛”描绘了自然变化的美妙瞬间,黄昏的烟雾与清晨的阳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四季轮回的诗意。
最后两句“玄武昭灵胜,行宫焕紫清”则将神话元素融入自然描写之中,玄武的神秘与行宫的华美相结合,给人以灵气逼人的感觉,暗示着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洞庭高耸翠:描绘了洞庭湖的自然风光,君山的高耸象征着自然的伟岸。
- 此亦重留名:强调了君山在历史与文化中的地位。
- 太古苍茫色:通过“苍茫”表达了时间的久远,表现出古老的美。
- 长江昼夜声:长江的声音代表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延续。
- 暮烟横北固:描绘了黄昏时分的美丽画面,给人以宁静的感觉。
- 晓日近东瀛:清晨的阳光照耀着东方的海岛,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 玄武昭灵胜:引入神话元素,表现出自然与神灵的结合。
- 行宫焕紫清:描述了行宫在紫气笼罩下的美丽,展现了人文与自然的融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文化结合,增强诗的意境。
- 对仗:如“暮烟横北固,晓日近东瀛”,形成鲜明对比,增强节奏感。
- 拟人:通过“玄武昭灵”赋予自然以灵性,增强诗的神秘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历史的追思,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洞庭湖:象征广阔和宁静,也代表中华文化的深厚。
- 君山:象征高耸入云的精神追求与历史积淀。
- 长江: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历史的延续。
- 暮烟与晓日:象征时间的变迁与自然的轮回。
- 玄武:象征着神秘、守护与力量。
- 行宫:象征着权力与美好生活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澄江登君山》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钱月龄
C. 杜甫
D. 白居易 -
“暮烟横北固”的意象代表什么?
A. 清晨的阳光
B. 黄昏时的烟雾
C. 宁静的湖面
D. 繁华的城市 -
诗中提到的“玄武”象征什么?
A. 美丽
B. 神秘与守护
C. 生命
D. 时间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 《登高》 - 王之涣
- 《滕王阁序》 - 王勃
诗词对比:
可以将《澄江登君山》与王勃的《滕王阁序》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的结合,但王勃的作品更加强调个人的情感与遭遇,而钱月龄则侧重于自然的壮丽与神秘。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中国山水诗发展史》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