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豆卢郎赴海陵
烟波极目已沾襟,
路出东塘水更深。
看取海头秋草色,
一如江上别离心。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远望烟波浩渺,已经湿了衣襟,
通往东塘的路上,水更显深沉。
请看海边的秋草色,
就像江边的离别之情。
注释:
字词注释:
- 烟波:指水面上的烟雾和波浪,形容水面朦胧的景象。
- 极目:极目远眺,向远方看。
- 沾襟:衣襟被水滴湿,形容心情沉重。
- 东塘:指东边的塘水,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方。
- 深:水深,暗示情感的深沉。
- 看取:请你注意、请看。
- 海头:海边,指海的尽头。
- 秋草色:秋天草的颜色,多为枯黄或凋零的颜色。
- 一如:就像,表示相似。
- 江上别离心:在江边分别时的情感,表达离别时的心情。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表现了对离别的普遍情感,类似于古人对友人远行的惜别之情,体现了唐代诗人对情感细腻的表达。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商,字长明,号渔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送别、离愁为主,情感真挚,字句清丽。
创作背景:
诗作是在朋友豆卢郎即将赴海陵之际写就,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反映了唐代人际关系的深厚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开篇“烟波极目已沾襟”,描绘出一幅朦胧的水面景象,瞬间让人感受到诗人心境的沉重,似乎在预示着分别的悲伤。接着“路出东塘水更深”,不仅形象地展现出通往海陵的路途艰辛,也暗示了离别情感的深沉与复杂。最后两句“看取海头秋草色,一如江上别离心”,同样通过自然景物与内心情感的对比,表现出对离别的无限感慨。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成功,烟波、东塘、秋草等元素相互交织,构成了一个既具体又富有情感的场景。诗人的情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而得以升华,表现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同时也折射出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常,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烟波极目已沾襟:意象中,烟波朦胧,远望的情景让人感到心绪沉重,衣襟被水气打湿,隐喻离别的哀伤。
- 路出东塘水更深:描绘出通往海陵的道路,水面深沉,象征着旅途的艰难和离别的沉重。
- 看取海头秋草色:呼唤友人注意海边的秋草,暗示季节的变迁和生命的无常。
- 一如江上别离心: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相互映衬,表达了离别的心情与秋草的相似。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秋草比作离别的心情,生动形象地表达情感。
- 对仗:诗中“烟波”和“秋草”等意象相互映衬,形成和谐的对比。
- 拟人:通过自然景物来传递人的情感,使诗歌更具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深刻表达了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在人生旅途中离别的无奈与感伤。这种情感共鸣是普遍存在的,体现了人类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波:象征模糊不清的未来和离别的愁绪。
- 东塘:通向未知的道路,象征人生的旅途。
- 秋草:代表凋零与离别,传递出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烟波”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A. 宁静的湖面
B. 朦胧的水面
C. 激荡的海浪
D. 幽暗的河流 -
“路出东塘水更深”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高兴
B. 轻松
C. 沉重
D. 疲惫 -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友情
B. 离别
C. 旅行
D. 自然
答案:
- B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送别》
- 李白《送友人》
诗词对比: 刘商的《送豆卢郎赴海陵》与王维的《送别》在主题上均涉及送别之情,但刘商更注重自然景象的描绘以衬托情感,而王维则通过简洁的语言直击离别的痛楚。两者的风格各具特色,表现了不同的情感深度和艺术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