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事》

时间: 2025-01-04 11:20:16

峤南气候异中州,多病谁令作远游。

瘴土不因梅亦湿,飓风能变夏为秋。

方眠坏絮俄敷簟,已着轻絺又索裘。

自叹幻身非铁石,天涯岂得久淹留。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峤南气候异中州,多病谁令作远游。
瘴土不因梅亦湿,飓风能变夏为秋。
方眠坏絮俄敷簟,已着轻絺又索裘。
自叹幻身非铁石,天涯岂得久淹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的是南方与中原地区气候的不同,诗人因多病而不得不远游。这里的瘴气与湿气并不是因为梅花的缘故,而是飓风使得夏天转变为秋天。诗人正在床上休息,床单刚铺好,又感到寒意袭来,已经穿上轻薄的衣服却又想要穿上外套。自叹身体虚弱,无法如铁石般坚硬,人生在外,怎能长久停留呢?

注释:

  • 峤南:指的是南方的高山地区。
  • 中州:指的是中原地区,通常是指河南一带。
  • 瘴土:指的是潮湿、疾病多发的地方,通常与热带气候相关。
  • 飓风:强烈的风暴,这里形容气候变幻无常。
  • 坏絮:指的是床上的被褥。
  • 轻絺:指轻薄的丝织品。
  • 索裘:想要穿上外套,表示对寒冷的感受。

典故解析:

“瘴土”常用于描绘南方湿热气候,古人认为这种环境导致多种疾病的滋生。而“天涯岂得久淹留”则反映了诗人对远游生活的无奈与对身体的感慨,表达了对人生短暂、旅途艰辛的深刻理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克庄是宋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词,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之作,也有细腻之情。他的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风波,作品常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时事的关切。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方,诗人因身体不适而感到疲惫,气候的变化让他体验到了南方多病的滋味,诗中流露出对自身健康的忧虑。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南方的气候与个人的身体状况,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开头两句以气候的变化引出诗人的多病,表达了远游的无奈与不易。第三句通过铺床的细节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寒冷的敏感,象征着他虚弱的身体。最后一句则是对人生的感慨,诗人意识到自己无法在这个多病的环境中长久生存,内心充满了无奈与惆怅。

整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南方的潮湿与身体的虚弱相互映衬,使得诗人对环境的感受愈加深刻。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描写,成功塑造了一个身处异乡而又感到无奈的游子形象,传达出一种对生存环境的无力感和对人生短暂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峤南气候异中州:描绘南方气候与中原的不同,暗示南方的潮湿和病痛。
  2. 多病谁令作远游:抒发因多病而不得不远游的无奈。
  3. 瘴土不因梅亦湿:强调瘴气与湿气的存在,不是由于梅花而生。
  4. 飓风能变夏为秋:形容气候变化的迅速,给人带来不适。
  5. 方眠坏絮俄敷簟:细腻描绘睡眠中的感受,刚铺好的床单已经让人感到寒意。
  6. 已着轻絺又索裘:表现诗人对温暖的渴求,显示出身体的虚弱。
  7. 自叹幻身非铁石:自我感叹身体的脆弱,无法如铁石般坚韧。
  8. 天涯岂得久淹留:对流浪生涯的无奈,感叹人生短暂。

修辞手法

  • 对比:南方气候与诗人身体的对比,强化了诗中的情感。
  • 细腻描写: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展现诗人的内心感受。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异乡生活的无奈与对生命脆弱的深刻感悟,突显了对健康和安稳生活的渴望,反映出一种人生的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峤南:象征陌生与异乡。
  • 瘴土:代表病痛与困扰。
  • 飓风:象征无常的生活环境。
  • 轻絺与裘:体现了对温暖的渴望与对现实的适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峤南”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北方
    • B) 南方
    • C) 中原
  2. 诗人因为什么原因而感到无奈?

    • A) 远游
    • B) 多病
    • C) 孤独
  3. 诗中提到的“瘴土”主要表示什么?

    • A) 干燥
    • B) 潮湿
    • C) 寒冷

答案

  1. B) 南方
  2. B) 多病
  3. B) 潮湿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可将刘克庄的此诗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比较,前者表达了对身体与环境的无奈,后者则表现出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与宁静。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形成鲜明对比,分别体现了不同的生活态度与哲学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诗经与古典诗词》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