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蚕妇
来鹄 〔唐代〕
晓夕采桑多苦辛,好花时节不闲身。
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蚕妇在清晨和黄昏辛苦采桑的艰辛,正值花开的季节,她却没有闲暇的时间。如果教她理解繁华的生活,那么即使身处富贵的黄金屋中,也会因寒冷而死去。
注释:
- 晓夕:晨曦与黄昏,指时间的流逝和蚕妇的辛苦。
- 桑:桑树,蚕的食物,象征着蚕妇的劳动。
- 冻杀:寒冷使人死亡,表达生活的艰难。
- 黄金屋:比喻富贵的生活环境,暗示物质的富裕。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来鹄,唐代诗人,生活在一个诗歌繁荣的时代。他的作品以描写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情感著称,关心社会底层的疾苦,表现出对民生的深刻关注。
创作背景:
《蚕妇》创作于唐代,正值农耕社会,蚕桑业是重要的经济来源。诗中描写了蚕妇的辛苦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劳动者的漠视与现实的残酷。
诗歌鉴赏:
《蚕妇》通过描绘蚕妇的辛苦劳动,展现了她对生活的无奈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第一句“晓夕采桑多苦辛”,展现了蚕妇日复一日的劳作,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都没有为她带来丝毫的轻松。在“好花时节不闲身”中,作者用“好花”来对比蚕妇的辛苦,暗示着美好的生活与她现实的困境之间的对立。
最后两句“若教解爱繁华事,冻杀黄金屋里人”,更是将诗意推向高潮,揭示了即使身处富贵的环境,如果缺乏对生活的真正理解和感悟,也会感受到内心的寒冷与绝望。诗人在对比中传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物质生活的批判,反映了社会对底层人民的不公。
整首诗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让人意识到,物质的富裕并不能替代内心的温暖和对生活的热爱,真正的幸福需要努力去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晓夕采桑多苦辛:描绘蚕妇日夜辛勤劳作,强调她的辛苦。
- 好花时节不闲身:在美好时光里,蚕妇仍然忙碌,反映出生活的重担。
- 若教解爱繁华事:如果教导她去理解生活中的繁华。
- 冻杀黄金屋里人:即使在富裕的环境中,缺乏对生活真谛的理解也会感到内心的寒冷。
修辞手法:
- 对照:通过“苦辛”与“繁华”的对比,突出蚕妇的辛苦与人们对富裕生活的向往。
- 比喻:将“黄金屋”比作富贵生活的象征,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蚕妇的辛苦劳动,表现了劳动者的困境与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强调了内心对生活理解的重要性,批判了物质富裕而精神空虚的现象。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蚕妇:象征劳动者,辛勤却未必富有。
- 桑:象征劳动与付出。
- 黄金屋:象征物质的富裕,反映出社会的阶层差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蚕妇》描绘的是哪个职业的辛苦? A. 渔夫
B. 农夫
C. 蚕妇
D. 商人 -
诗中提到“冻杀黄金屋里人”这句话的含义是? A. 黄金屋里的人很富有
B. 富贵不能带来内心的温暖
C. 蚕妇不愿意住在黄金屋
D. 冬天对富人的影响
答案:
- C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by 孟浩然
- 《静夜思》 by 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晓》:描绘春天的美好,展现自然的富饶,与《蚕妇》的辛苦形成对比。
- 《静夜思》:表现思乡之情,反映情感的细腻,与《蚕妇》的社会现实形成鲜明对照。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