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陇西观察赵韫退先生》

时间: 2025-01-17 09:45:51

新分采邑陕西偏,上奏仍屯塞下田。

部傍先零毡作帐,道通西域雪为泉。

阴山控驭六千里,河套因循三百年。

会见殊勋陵海外,那烦班固勒燕然?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新分采邑陕西偏,上奏仍屯塞下田。部傍先零毡作帐,道通西域雪为泉。阴山控驭六千里,河套因循三百年。会见殊勋陵海外,那烦班固勒燕然?

白话文翻译:

新的采邑划分在陕西偏远之地,上表请求仍在塞外开垦田地。部落旁边先用毡子搭起帐篷,通往西域的道路雪水如泉。阴山控制着六千里的疆域,河套地区因循守旧已有三百年。会见那些在海外立下赫赫战功的人,又何必像班固那样在燕然山上刻石呢?

注释:

  • 采邑:指分配给官员或士人的土地或地区。
  • 上奏:向上级呈报或请求。
  • 屯塞:在边塞地区开垦、耕种。
  • :用羊毛或驼毛制成的毛毡,古代常用作帐篷材料。
  • 阴山:位于中国北部的山脉,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 河套:指黄河在内蒙古和陕西交界的地区,历史上是重要的农耕区。
  • 班固:东汉著名历史学家,曾在燕然山刻石以纪念战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始奋,清代诗人,生于一个士人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他的诗风常体现出对时事的关注和对历史的反思,作品多以边塞题材为主。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清代,正值国家在边疆问题上亟需开拓和安抚之际。诗人以赵韫退为对象,表达了对边疆治理的思考与期盼,并对历史名将的表现进行了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边疆治理的深刻思考,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陕西边疆的新采邑,暗示着国家对边境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当时政策的质疑。接下来的描写则将视野拓展至西域,表现出对边疆民族的关怀与理解。阴山与河套的对比,展现了历史的沉浮与变化,强调了边疆治理的复杂性和长期性。结尾处,作者以班固的事例点明,真正的英雄不需要刻碑铭记,而是应该通过实实在在的治理和贡献来证明自己。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历史的反思,也有对未来的期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新分采邑陕西偏:新划分的土地在陕西的偏远地区。
  2. 上奏仍屯塞下田:上表请求仍在边塞地区开垦田地。
  3. 部傍先零毡作帐:部落旁边用毡子搭起帐篷。
  4. 道通西域雪为泉:通往西域的道路,雪水如泉涌流。
  5. 阴山控驭六千里:阴山控制着六千里的疆域。
  6. 河套因循三百年:河套地区因循守旧已有三百年。
  7. 会见殊勋陵海外:会见在海外立下赫赫战功的人。
  8. 那烦班固勒燕然:何必像班固那样在燕然山上刻石呢?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阴山控驭六千里,河套因循三百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比喻:如“雪为泉”,形象地描绘了自然景观。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边疆治理的思考,对历史的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心和对历史的责任感。

意象分析:

  • 陕西偏:象征边疆的艰苦与重要性。
  • 阴山:象征着历史的沉浮与边疆的防线。
  • 雪泉:象征着自然的恩赐与西域的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新分采邑”指的是哪一地区?

    • A. 陕西
    • B. 河套
    • C. 西域
    • D. 阴山
  2. “会见殊勋陵海外”这一句中,诗人提到的历史人物是谁?

    • A. 班固
    • B. 赵韫退
    • C. 李白
    • D. 杜甫

答案:

  1. A. 陕西
  2. A. 班固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别董大》

诗词对比:

王昌龄的《出塞》与彭始奋的这首诗都以边塞为题材,前者更突出壮丽的边疆景象,而后者则更注重对政策与历史的思考,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与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指南》
  • 《边塞诗歌的历史与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