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游鱼
来鹄 〔唐代〕
弄萍隈荇思夷犹,
掉尾扬鬐逐慢流。
应怕碧岩岩下水,
浮藤如线月如钩。
白话文翻译:
在水面上玩弄浮萍和荇菜,心中思绪悠然,
鱼儿摇摆着尾巴,欢快地在缓慢的水流中游弋。
它们一定害怕那碧绿的岩石下的水,
因为那浮动的藤条像一根根细线,月亮宛如钩子。
注释:
- 弄萍:玩弄水面的浮萍。
- 隈荇:水中的荇菜,生长于水边,意指水草。
- 夷犹:形容悠然自得的状态。
- 掉尾:指鱼摇摆尾巴的动作。
- 扬鬐:扬起鱼背上的鬃毛,形容活泼的样子。
- 碧岩岩:形容水下的岩石,青翠的颜色。
- 浮藤如线:形容水面上浮动的藤条,如细线般缠绕。
- 月如钩:比喻月亮的形状像钩子,暗示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来鹄,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较少,但其诗以清新自然、描绘水乡风光而著称。
创作背景:本诗可能是在某个闲适的夏日,诗人漫游水边,观察游鱼与自然景色而作,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歌鉴赏:
《游鱼》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中游鱼的生动景象,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深厚感情与哲思。诗的前两句通过“弄萍”和“隈荇”,描绘出一幅悠然自得的水乡画面,给人一种轻松快乐的感觉。鱼儿在水中嬉戏,摇摆着尾巴,宛如在享受生活的乐趣。到了后两句,诗人则带出一种潜在的恐惧与无奈,水下的碧岩让鱼儿的生存充满了不确定性,而那细藤与钩月的意象,似乎在暗示着一种无法把握的命运。整首诗以游鱼为主线,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生命哲理结合,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弄萍隈荇思夷犹:诗人通过“弄萍”和“隈荇”展现了水面的生机,暗示心中思绪与自然的和谐。
- 掉尾扬鬐逐慢流:鱼儿嬉戏的生动场景,体现了生命的活力与自由。
- 应怕碧岩岩下水:引入一种紧张感,暗示生存的威胁。
- 浮藤如线月如钩:通过形象的比喻,增添了诗的意境,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
修辞手法:
- 比喻:“浮藤如线”与“月如钩”通过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诗的艺术性。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游鱼的快乐与潜在的威胁,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哲理情怀。
意象分析:
- 游鱼:象征自由与生命的活力。
- 浮萍、隈荇:代表自然的生机与美好,水边的宁静。
- 碧岩:象征生命中的障碍与危险。
- 浮藤:暗示脆弱与不确定性。
- 月:代表宁静、美好,但也暗含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水生植物是?
A. 荇菜
B. 莲花
C. 芦苇
答案:A. 荇菜 -
诗中鱼儿摇摆的动作是?
A. 游荡
B. 掉尾
C. 跳跃
答案:B. 掉尾 -
诗中“月如钩”指的是什么?
A. 月亮的形状
B. 月亮的颜色
C. 月亮的亮度
答案:A. 月亮的形状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雪》(柳宗元):同样以自然景观为主题,表达孤独与思考。
- 《静夜思》(李白):探讨月亮与思乡之情。
诗词对比:
- 《游鱼》与《江南春》(杜甫):两者都描绘自然风光,但《游鱼》更侧重生命的脆弱与哲思,而《江南春》则充满生机与繁华。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
- 《诗经与唐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