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玉帝居金阙,灵山几处朝。
简书犹有畏,神理讵能超。
鹤庙新家近,龙门旧国遥。
离怀结不断,玉洞一吹箫。
白话文翻译:
玉帝住在金色的宫阙中,灵山上有几处地方朝拜。
对于简书我仍心存畏惧,神理又怎能超越?
鹤庙的新居离我很近,而龙门的故国却遥远。
离别的怀念是无尽的,仿佛在玉洞中听见一声箫声。
注释:
- 玉帝:道教中最高神灵,居住在天宫。
- 金阙:金色的宫殿,指天庭的华丽。
- 灵山:指神圣的山,常用于道教和佛教的典籍中。
- 简书:可能指古代的书信或文书,此处暗指对文学的敬畏。
- 神理:指神明的道理或智慧。
- 鹤庙:与鹤有关的庙宇,象征着长寿和高洁。
- 龙门:指龙门石窟,也可象征故乡。
- 玉洞:可能指神仙居住的地方,象征美好与安宁。
- 箫:一种古代的乐器,常与悠扬的音乐相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在诗坛上以其清新而富有想象力的风格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和人情的细腻观察,以及对道教思想的融汇。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唐代社会较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在创作中表达了对神仙世界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思考。通过对比鹤庙与龙门的距离,表现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道教文化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世间情感的细腻描绘。开头两句通过描绘玉帝和灵山,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庄重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对天界的向往。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个人情感,表现了对简书的惧怕与对神理的自我质疑,突显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自我价值的思考。
第三联的对比则更加深刻,诗人将新居与旧国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新生活的不安。最后一句以“离怀结不断”总结了全诗的情感基调,离别与思念交织,给人以无尽的感慨。整首诗通过清丽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唐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玉帝居金阙,灵山几处朝。":描绘了天庭的尊贵与神圣,暗示了对神明的崇敬。
- "简书犹有畏,神理讵能超。":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敬畏和对高深道理的自我否定。
- "鹤庙新家近,龙门旧国遥。":通过空间的对比,反映了对故乡的怀念。
- "离怀结不断,玉洞一吹箫。":强调离别之情的绵长,将音乐与思念结合,营造出一种悠远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金阙”与“灵山”的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离怀”比作不断的纠结,形象地表现了思乡之情。
- 意象:诗中意象丰富,如“鹤庙”、“龙门”等,增强了诗的文化内涵。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神明的崇敬与个人情感的思考,体现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对高远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思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帝: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威和理想。
- 金阙:代表着光辉灼目的荣耀与美好。
- 灵山:暗指神秘与超脱的境界。
- 鹤庙:象征着长寿与安宁的新生活。
- 龙门:代表故乡与过往的牵挂。
- 玉洞:象征着理想中的美好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玉帝居金阙”中的“玉帝”指的是哪位神明?
- A. 道教的最高神
- B. 佛教的释迦牟尼
- C. 道教的关公
-
诗中提到的“龙门”是什么的代称?
- A. 一座山
- B. 一处石窟
- C. 一个村庄
-
“离怀结不断”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快乐
- B. 思念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同样表达自然与人情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但情感更加沉重。
- 李白《将进酒》:酒中豪情与对理想的追求形成了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 《唐代文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