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友失意南归》

时间: 2025-01-04 08:25:25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故国青山遍,沧江白发新。

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

不用通名姓,渔樵共主宾。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送友失意南归
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
故国青山遍,沧江白发新。
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
不用通名姓,渔樵共主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失意朋友的送别之情。诗人描绘了友人从繁华的京洛归乡的情景,身上沾染了尘埃,象征着他在京城的失意与磨难。故乡的青山依旧如昔,而沧江的白发则暗示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艰辛。邻近的荒野中,酒幔已收,古老的屋子上布满苔藓,显得宁静而清幽。诗人强调不需要称呼朋友的名姓,因为在这种情谊中,渔夫和樵夫都是同样的主人和客人,表达了一种平等和自然的友谊。

注释:

  • 京洛:指的是长安和洛阳,古代的两个重要城市。
  • 完璞:指未经雕琢的玉石,寓意友人纯真无瑕的本性。
  • 故国:指的是朋友的故乡。
  • 沧江:指的是江河,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酒幔:酒席的帷幕,表示宴请。
  • 苔茵:苔藓覆盖的地方,形容屋子古老而被时间侵蚀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况,字子云,唐代诗人,生活在盛唐时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生活,常带有淡淡的忧伤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的一个特定历史时期,诗人以友人失意归乡为题材,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的浮沉与无奈,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关怀与慰问。

诗歌鉴赏:

《送友失意南归》是一首蕴含深情的送别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友人归乡的情景。开头两句“衣挥京洛尘,完璞伴归人”,以衣袍沾染尘埃象征友人在京城的失意与磨难,突显出友人内心的沉重和归乡的无奈。接下来的“故国青山遍,沧江白发新”,则通过对故乡自然景色的描绘,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生活的无常,仿佛暗示着世事的变迁与人生的艰辛。

“邻荒收酒幔,屋古布苔茵”,诗人描绘了友人归乡后宁静的生活环境,营造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似乎在安抚友人受伤的心灵。最后一句“不用通名姓,渔樵共主宾”,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一种平等和深厚的情谊,表示在这种宁静的乡村生活中,无需虚名,大家都是平等的朋友,体现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既有对友人的关切,又有对生活的哲思,展现了诗人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这种情感在读者心中引起深深的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衣挥京洛尘:用“衣”来描绘友人的形象,象征他在京城的经历和失意,沾染了世俗的尘埃。
  2. 完璞伴归人:友人如同未经雕琢的玉石,表明他虽经历困境,内心依旧纯真。
  3. 故国青山遍:描绘故乡的自然景色,表示友人对故土的思念与依恋。
  4. 沧江白发新:暗示时间的流逝,江水虽新,但友人的忧愁却如白发般沉重。
  5. 邻荒收酒幔:描绘乡村的宁静,酒宴的结束象征着世俗喧嚣的消逝。
  6. 屋古布苔茵:古老的房屋和苔藓,体现出岁月的痕迹。
  7. 不用通名姓:表明人与人之间的真情,超越了名姓的束缚。
  8. 渔樵共主宾:强调在自然中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和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友人比作“完璞”,突显其纯洁无瑕的品质。
  • 对仗:诗中许多句子构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具体的自然景物如青山、沧江等意象,传达情感与哲理。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友情的珍贵与生活的无常。诗人在送别中体现出对友人的关心与理解,传达了一种不以名姓论交的纯粹友谊,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京洛:象征繁华与失意。
  • 青山:故乡的象征,代表稳定与归属。
  • 沧江: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酒幔:人际关系的温暖与社交的结束。
  • 苔茵:岁月的痕迹与自然的包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京洛”指的是哪个城市? A. 北京和洛阳
    B. 南京和洛阳
    C. 长安和洛阳
    D. 杭州和洛阳

  2. 诗中“完璞”代表什么? A. 经过雕刻的玉石
    B. 未经雕琢的玉石
    C. 一块普通的石头
    D. 一件艺术品

  3. 诗人用“渔樵共主宾”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朋友之间的竞争
    B. 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与和谐
    C. 友情的疏远
    D. 对名声的追求

答案:1.C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送友人》
  • 杜甫《月夜忆舍弟》

诗词对比:

  • 王之涣《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朋友的思念,但更侧重于壮丽的自然景观。
  • 李白《送友人》:同样是送别诗,但情感更为豪放,表现出对人生的无畏和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鉴赏辞典》
  • 《唐代诗人顾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