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白蘋洲送客
作者: 顾况 〔唐代〕
莫信梅花发,由来谩报春。
不才充野客,扶病送朝臣。
阙下摇青珮,洲边采白蘋。
临流不痛饮,鸥鸟也欺人。
白话文翻译:
不要轻信梅花的开放,它从来都是虚情假意地报春。
我这个无能的人充当着乡野的客人,勉强扶着病体送别你这位朝臣。
在阙下轻轻摇动的青佩,洲边采摘的白蘋。
在水边却不痛快地饮酒,连鸥鸟都在欺骗我。
注释:
- 莫信:不要相信。
- 梅花:指梅花开放的时间,象征春天的来临。
- 谩报春:虚情假意地报春,意思是梅花开放并不代表春天真的到来。
- 不才:不才者,谦词,指自己无能。
- 扶病:指身体不适,勉力送别。
- 朝臣:指朝廷的官员。
- 阙下:指宫门前。
- 青珮:一种玉佩,象征地位和身份。
- 白蘋:水中生长的植物,象征自然美。
- 临流不痛饮:在水边却无法痛快地饮酒。
- 鸥鸟:海鸥,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梅花”常常与春天的到来相联系,但顾况以此来表达春天的虚无,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失落和对世事的无奈。青佩和白蘋则代表着美好而又短暂的事物,诗人在送别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孤独和无奈,仿佛连自然界的美好也在嘲讽他的处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顾况(约730年-约805年),字子渊,唐代诗人,仕途不顺,常以诗歌表达对人生的感慨。他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与人生哲理,具有深刻的思考与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送别友人之际,通过对梅花、青佩和白蘋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以及对春天虚幻的感叹,反映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挫、生活困顿的情感状态。
诗歌鉴赏:
《白蘋洲送客》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传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开篇即以“莫信梅花发”一句引出,设下对自然景象的质疑,表达春天的虚无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失落。接着,诗人自谦为“野客”,显示了他身处的尴尬地位和对友人的敬意。通过“扶病送朝臣”,表达了他在身体不适中仍尽力相送的情感,透露出对友人的牵挂。
诗中“阙下摇青珮,洲边采白蘋”描绘了送别的场景,青珮象征地位,而白蘋则代表美好的自然景象,这种对比加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感。最后一句“临流不痛饮,鸥鸟也欺人”则是对自己境遇的无奈与嘲讽,连自然中的鸥鸟也似乎在嘲笑他的悲哀。整首诗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让人感受到春天的虚幻与人生的无常,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以及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莫信梅花发,由来谩报春”:梅花的开放并不代表真正的春天到来,这是一种虚假的美好。
- “不才充野客,扶病送朝臣”:诗人自谦,尽管身体不适,仍然努力送别这位地位较高的朋友。
- “阙下摇青珮,洲边采白蘋”:描绘送别的环境,青佩象征身份,而白蘋则是水边的美丽植物。
- “临流不痛饮,鸥鸟也欺人”:在自然美景中,诗人却无法畅快地饮酒,感受到孤独与被嘲讽的心情。
-
修辞手法:
- 比喻:梅花象征虚假的春天,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感悟的哲理。
- 拟人:鸥鸟的行为赋予人性,增强了诗人孤独感的表达。
- 对仗:如“阙下摇青珮,洲边采白蘋”,增强了诗句的韵律感和美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送别的场景和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春天,代表虚幻与失落。
- 青珮:象征地位和身份,提醒人们对生活的思考。
- 白蘋:代表自然的美好,同时也反映了短暂和易逝。
- 鸥鸟:象征自由,却在此时显得讽刺,表达人生的孤独与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莫信梅花发”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春天的期待
B. 对梅花的赞美
C. 对虚假的春天的讽刺
D. 对自然的欣赏 -
“扶病送朝臣”中的“朝臣”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政府官员
C. 诗人自己
D. 农民 -
诗中提到的“青珮”象征什么?
A. 美好
B. 地位
C. 孤独
D. 哀伤
答案:
- C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赠花卿》:同样表现了送别与人生感悟。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描绘送别场景,也有类似的孤独情感。
诗词对比:
- 《白蘋洲送客》与《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均以送别为主题,但顾况更注重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而王维则更显豁达与情谊的深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顾况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