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变歌三首》
时间: 2025-01-04 10:58:34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子夜变歌三首》
作者: 陆龟蒙
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
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
岁月如流迈,春尽秋已至。
荧荧条上花,零落何乃驶。
岁月如流迈,行已及素秋。
蟋蟀吟堂前,惆怅使侬愁。
白话文翻译:
有人传说欢愉与负情,我自己从未见过。
三更时分我开门出去,这才知道子夜的变化。
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春天已经结束,秋天已然来临。
那条上盛开的花朵,纷纷凋零,何以驱散?
岁月如流水般匆匆而过,我已行至素秋。
蟋蟀在堂前低吟,惆怅使我更加忧愁。
注释:
- 欢负情:欢喜与失落的情感。
- 三更:指夜深时分,通常指子夜。
- 荧荧:形容微光闪烁的样子,这里指夜间的花。
- 零落:凋零、散落的意思。
典故解析:
- 子夜:古代指午夜时分,常与静谧、孤独的情感相联系。
- 蟋蟀:在古代诗歌中常象征孤独与忧伤,蟋蟀的鸣叫常使人产生愁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龟蒙是唐代的一位诗人,善于描绘自然景象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多表现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经历了一段时间的个人情感波动后,借助夜晚的静谧与秋天的凋零,抒发对时间流逝和情感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子夜变歌三首》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与深刻的时间思考,展现了陆龟蒙对人情冷暖的感悟。诗的开头便以“人传欢负情,我自未尝见”引人入胜,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化的无奈与不解。接着,诗人以“三更开门去,始知子夜变”来引入夜的意象,表明了他在寂静中体会到的内心变化。
“岁月如流迈,春尽秋已至”则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无情与快速,春天的美好已经过去,秋天的凋零正逐渐显现。诗人借助“荧荧条上花,零落何乃驶”这一句,表现了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而“蟋蟀吟堂前,惆怅使侬愁”则将情感推向高潮,蟋蟀的低鸣象征着孤独与思念,使得全诗笼罩在一层淡淡的哀愁之中。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丰富,从夜晚的静谧到花朵的凋零,构建了一幅秋日的画面,既有自然的景色,又浸透了人情的感慨,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与深厚的情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人传欢负情:指世人传言的欢愉与失落,诗人对此持怀疑态度。
- 我自未尝见:表示自己并未亲历这些情感。
- 三更开门去:夜深人静时,诗人出门,暗示孤独感。
- 始知子夜变:在夜晚的静谧中体会到情感的变化。
- 岁月如流迈:时间如流水般流逝,感叹岁月无情。
- 春尽秋已至:春天的结束与秋天的到来,象征着时光的流逝。
- 荧荧条上花:夜间微弱的光下,花朵的凋零。
- 零落何乃驶: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与追问。
- 蟋蟀吟堂前:蟋蟀在前院低吟,象征孤独的心情。
- 惆怅使侬愁:惆怅的情绪让诗人更加忧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岁月如流”,将时间与流水相比较,生动形象。
- 拟人:蟋蟀的吟唱赋予其情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音韵和谐,增强了诗歌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夜晚、季节变化的描写,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惆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子夜:象征着宁静与孤独。
- 春秋:代表生命的轮回与时间的流逝。
- 蟋蟀:象征着思念与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尽秋已至”中,秋天象征什么?
A) 新的开始
B) 时间的流逝
C) 冬天的到来 -
诗中提到的“蟋蟀”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
“岁月如流迈”中,“流”字的用法是:
A) 形容时间的快速
B) 形容水的流动
C) 形容人流动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诗词对比:
在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诗人同样在夜晚中感受到思乡的情感,与陆龟蒙的孤独感相呼应。李白的《静夜思》则通过月光引发的思绪,展现出对故乡的思念。两者都涉及夜晚、孤独的主题,但各自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杜甫更显沉重,而李白则透出淡淡的乡愁。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传略》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