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掇野蔬寄袭美有作》

时间: 2025-01-01 17:41:53

野园烟里自幽寻,嫩甲香蕤引渐深。

行歇每依鸦舅影,

挑频时见鼠姑心。

凌风蔼彩初携笼,带露虚疏或贮襟。

欲助春盘还爱否,不妨萧洒似家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偶掇野蔬寄袭美有作
陆龟蒙 〔唐代〕

野园烟里自幽寻,
嫩甲香蕤引渐深。
行歇每依鸦舅影,
挑频时见鼠姑心。
凌风蔼彩初携笼,
带露虚疏或贮襟。
欲助春盘还爱否,
不妨萧洒似家林。

白话文翻译

在烟雾缭绕的野园中,我独自幽静地寻找,
嫩绿的蔬菜散发着香气,引导我逐渐深入。
行走时总是依附在乌鸦的影子旁,
挑选时常能见到田鼠的心情。
迎着风彩色初现,我提着笼子,
带着露水衣襟虚疏,或许可以装一些。
想要助兴春天的盛宴,你还愿意吗?
不妨洒脱些,像家里的树林一样。

注释

字词注释:

  • 幽寻:幽静地寻找。
  • 嫩甲:指嫩绿的蔬菜。
  • 香蕤:指散发香气的嫩菜。
  • 鸦舅影:指乌鸦的影子,可能是指一种依靠的象征。
  • 鼠姑心:象征田鼠,可能暗示某种情绪或情景。
  • 凌风蔼彩:迎风而行,色彩斑斓。
  • 虚疏:轻松自在,带着露水的衣襟显得虚空。
  • 春盘:春天的盛宴。
  • 萧洒:洒脱、随意。

典故解析:

  • 本诗并没有涉及特定的历史典故,但通过自然意象与生活场景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唐代诗人,字景升,号楚林,晚号“龟蒙”。他以诗歌见长,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田园生活。其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常常蕴含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社会经济繁荣,文人雅士们开始注重生活的细节与自然的和谐。诗中表现出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田园风光的欣赏,体现了一种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成功地展示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开头的“野园烟里自幽寻”便引入了一个宁静而神秘的自然场景,诗人独自在烟雾缭绕的野园中寻找野蔬,显得既孤独又充满探索的乐趣。接下来的“嫩甲香蕤引渐深”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与热爱。

诗的中段,诗人描绘了自己行走时的情景,依靠着乌鸦的影子,挑选着田鼠的心情,展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而“凌风蔼彩初携笼,带露虚疏或贮襟”则通过鲜活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春天的气息,仿佛一切都在复苏,充满生机。

结尾的“欲助春盘还爱否,不妨萧洒似家林”则引导出对生活的思考,诗人似乎在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参与春天的宴席,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人的邀请,而“萧洒似家林”则更是将生活的态度升华到一种洒脱的境地,既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也传达出一种对人际关系的期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野园烟里自幽寻:在烟雾缭绕的野园中,独自幽静地寻找。
  2. 嫩甲香蕤引渐深:嫩绿的蔬菜散发着香气,吸引我逐渐深入。
  3. 行歇每依鸦舅影:走累了总是依靠在乌鸦的影子旁。
  4. 挑频时见鼠姑心:挑选时常能见到田鼠的情景。
  5. 凌风蔼彩初携笼:迎着风,初春的色彩开始显现,我提着笼子。
  6. 带露虚疏或贮襟:衣襟带着露水,显得虚空和疏离。
  7. 欲助春盘还爱否:想要助兴春天的盛宴,你还愿意吗?
  8. 不妨萧洒似家林:不妨洒脱些,像家里的树林那样自由自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营造出一种意境。
  • 拟人:通过“依鸦舅影”等手法,使自然景物更具人性化。
  • 对仗:如“凌风蔼彩初携笼,带露虚疏或贮襟”,体现了对称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通过细腻的描写与生动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野园:象征自然、自由。
  • 嫩甲:象征生命的活力与成长。
  • 鸦舅影:象征依赖与陪伴。
  • 鼠姑心:暗示细腻的情感与生活的点滴。
  • 春盘:象征美好的生活与团聚的愿望。
  • 家林:象征归属感与安全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嫩甲”指的是什么? a) 老树
    b) 嫩绿的蔬菜
    c) 野花

  2.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a)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b) 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
    c) 对战争的感慨

  3. 诗中“欲助春盘还爱否”的意思是什么? a) 询问对方是否愿意参加春天的宴席
    b) 询问对方是否喜欢春天的气候
    c) 询问对方是否愿意一起工作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鹿柴》
  • 孟浩然《春晓》
  • 范仲淹《岳阳楼记》

诗词对比:

  • 陆龟蒙的《偶掇野蔬寄袭美有作》与王维的《鹿柴》均描绘了自然美,前者更倾向于田园生活的细腻描写,而后者则通过山水意象表现出一种宁静的哲理思考。两者在意境上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陆龟蒙诗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