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二帝精魂死不孤,嵇山陵庙似苍梧。
耄年未罢征苗旅,神武如斯旷代无。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人物的追思和对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诗中提到的“二帝”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帝王,虽已去世,但他们的灵魂并不孤单;提到的“嵇山陵庙”则象征着对他们的祭祀和崇敬,仿佛与苍梧山相连。作者在晚年依然没有停止对征伐事业的追求,认为像他们这样神勇的人物,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不可多得的。
注释:
- 二帝:指的是历史上两位著名的帝王,例如汉武帝和唐太宗。
- 精魂:指的是死者的灵魂。
- 嵇山:古代著名的山,常被用来作为帝王的陵墓。
- 苍梧:古代传说中的神山,象征着高远和神秘。
- 耄年:指年纪大的时候。
- 征苗旅:征战,特别是针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 神武:指的是武力和才能。
典故解析:
“二帝精魂”可以追溯到对历史英雄的崇敬,特别是对那些在历史上留下深刻印记的君主。嵇山和苍梧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次提到,作为祭祀和崇拜的地点,常常与帝王的灵魂相联系。此外,诗中提到的“征苗旅”暗示了历史上对南方的征伐,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浩然,号静安,晚号观堂,浙江省人。王国维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学者、诗人和戏剧家,擅长诗词歌赋,尤其在古典文学和历史研究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个体命运的感慨。
创作背景:
《读史二十首》是一组反映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思考的诗作,写于王国维的晚年。这首诗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创作,表现了他对历史的敬仰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尤其是在国家动荡、社会变革的背景下,历史的沉重感愈发显著。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意蕴丰富,作者通过“二帝精魂”的对比,强调了历史人物虽已去世,但其精神和影响依然存在。诗中的意象如“嵇山陵庙”和“苍梧”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象征着对英雄的崇拜和追忆。通过“耄年未罢征苗旅”的句子,传达了作者对人生追求的不懈和对历史的执着。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传达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个人追求的坚定,体现出王国维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二帝精魂死不孤:即使二位伟大的帝王已去世,他们的灵魂不孤单,意味着他们的伟业仍在影响后人。
- 嵇山陵庙似苍梧:嵇山的陵墓和庙宇像苍梧山那样高远,反映出对英雄的尊崇与怀念。
- 耄年未罢征苗旅:即使年事已高,依然没有停止征战的追求,显示出诗人对理想的执着。
- 神武如斯旷代无:这样的英雄才华在历史上是极为稀有的,强调了历史人物的伟大。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二帝精魂”与“耄年未罢”形成对仗,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象征:嵇山、苍梧作为象征,传达出了对历史的追忆。
- 比喻:将历史人物比作不朽的灵魂,表现出对其崇高品质的赞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伟大人物的敬仰和对理想不懈追求的决心,传达出历史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个人对历史责任的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二帝:象征伟大的领袖与英雄。
- 嵇山:代表历史与荣耀的象征。
- 苍梧:象征高远与崇高的理想。
- 征苗旅:代表对理想与事业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二帝精魂”指的是: A. 两位伟大的文人
B. 两位伟大的帝王
C. 两位历史学家 -
“嵇山陵庙似苍梧”中的“苍梧”象征: A. 低洼的地方
B. 高远与神秘
C. 繁华的城市 -
诗人对征战的态度是: A. 反对
B. 怀念与追求
C. 无所谓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作品与杜甫的《春望》都在反映历史人物的伟大和对国家的思考,但王国维更偏向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杜甫则更多地展现社会的苦难与战乱。两者在意象的使用上各有千秋,前者侧重神秘与崇高,后者则更为直白与写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