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谁向钧天听乐过,秦中自古鬼神多。
即今诅楚文犹在,才告巫咸又亚驼。
白话文翻译
谁曾在高天之上听过音乐呢?自古以来,秦地就有许多鬼神存在。如今对楚国的诅咒文字仍然存在,刚告知巫咸的事情又不如驼鸟那样明显。
注释
- 钧天:指的是最高的天,也可以理解为宇宙的中心。
- 乐过:听过音乐。
- 秦中:指的是秦国地区,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国家。
- 鬼神:指鬼魂和神灵。
- 诅楚文:指对楚国的诅咒文字,或是古代对楚国的贬斥。
- 巫咸:古代楚国的巫师,擅长占卜。
- 亚驼:驼鸟,象征着某种不显著或低劣的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国维(1877-1927),字浩然,号静安,晚号观堂,清末民初著名的诗人、学者和评论家。他在古典学术上有深厚的造诣,尤其在诗词、戏剧、哲学领域贡献颇丰。
创作背景
《读史二十首》是王国维在对历史的思考与反省中创作的一组诗,表达了他对历史事件的深刻理解与个人情感。这首诗写于他对楚国历史的思考中,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批判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传达了作者对古代鬼神信仰的怀疑与讽刺。开头的疑问句“谁向钧天听乐过”抛出一个颇具哲理性的问题,似乎在质问人们对高尚理想的追求与实际经验之间的矛盾。接着,诗人提到“秦中自古鬼神多”,揭示了秦地历史上丰富的鬼神文化,暗示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和信仰。在后半部分,诗人提到“即今诅楚文犹在”,表现出对楚国历史的思考,强调即使在现代,关于楚国的负面诅咒仍然存在,显示出历史影响深远的特质。最后一句“才告巫咸又亚驼”,则通过对巫咸的提及,暗示了对那些依靠迷信获取权力的人的讽刺。整首诗透过历史的视角,反映了王国维对人性、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谁向钧天听乐过:质疑谁在高天之上听到过真正的乐音,暗示人们对理想和现实的迷茫。
- 秦中自古鬼神多:历史上秦国有许多神灵,这是一种对古代信仰的反思。
- 即今诅楚文犹在:即使是今天,关于楚国的诅咒仍然存在,表明历史的延续性。
- 才告巫咸又亚驼:即便告知巫咸的事情,也不如驼鸟那样显著,表达对巫术和迷信的不屑。
修辞手法
- 疑问句:开篇的疑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哲理性。
- 对比:通过古代与现代的对比,强调历史的影响力。
- 象征:驼鸟象征着低劣与不显著,隐喻对迷信的讽刺。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历史的复杂性和人类对超自然力量的依赖,反映了王国维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以及他对迷信现象的批判。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钧天:象征着理想与信仰的高地。
- 鬼神:象征着人们对未知与死亡的恐惧。
- 诅楚文:代表着历史的负面影响。
- 巫咸:象征着对超自然力量的操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钧天”指的是哪个概念? A. 地球
B. 最高的天
C. 大海
D. 山脉 -
诗中“秦中自古鬼神多”强调了什么现象?
A. 人们的科学信仰
B. 古代的迷信文化
C. 诗人的个人经历
D. 对楚国的赞美
答案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古诗十九首》:表现了对历史和个人情感的深刻理解。
- 《离骚》:屈原的作品,包含对楚国的深情与批判。
诗词对比
王国维的《读史二十首》与屈原的《离骚》在主题上都涉及对历史的思考,前者更强调历史的延续与影响,后者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命运的抗争。两者在风格上虽有不同,但都揭示了历史与人性的复杂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王国维诗词集》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屈原与楚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