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云僧凿山井,寒碧在中庭。
况是分岩眼,同来下石瓶。
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
异夜天龙蛰,应闻说叶经。
白话文翻译:
这位云中的和尚在山上凿井,井水在庭院中显得寒冷碧绿。
更何况这是从岩石的裂缝中而来,正好用来装入石瓶中。
周围的痕迹最终会变为青苔,井水的圆影就如同明亮的星星。
不同的夜晚,天龙在沉睡,应该能听到关于叶子的经文。
注释:
- 云僧: 形容和尚,像云一样飘逸。
- 凿山井: 在山中打井。
- 寒碧: 寒冷而清澈的碧绿水。
- 分岩眼: 岩石间的缝隙。
- 石瓶: 用石头制作的瓶子。
- 旁痕: 周围的痕迹。
- 终变藓: 最终会变成青苔。
- 圆影: 圆形的倒影。
- 澄星: 清澈的星星的影子。
- 异夜: 不同的夜晚。
- 天龙蛰: 天上的龙在沉睡。
- 叶经: 与叶子相关的经文。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象,表现出淡泊宁静的情怀。其诗风清新,情感细腻,常以山水为题材,融合禅意。
创作背景:
该诗可能是在曹松隐居山中时创作,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修行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在山水之间寻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和尚在山中凿井的场景,展现了自然与修行的和谐关系。开头“云僧凿山井”一句,既描绘了和尚的形象,也暗示了他与自然的融洽。通过“寒碧在中庭”描绘出井水的清澈与寒冷,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况是分岩眼”,则将自然的景象与人类的活动结合起来,表现了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与和谐。
“旁痕终变藓,圆影即澄星”则运用了对比手法,表现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变化。青苔的生长和水中星影的清澈,传达了一种哲理:一切都是变化的,唯有自然的宁静与恒久。最后一句“异夜天龙蛰”似乎引入了一种神秘的意象,暗示着修行者在夜晚的沉思与领悟。
整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修行生活的深刻理解与热爱,情感细腻而宁静,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云僧凿山井: 形象地描绘了和尚在山中工作的情景,给人一种超脱与淡泊的感觉。
- 寒碧在中庭: 描绘了井水清冷的状态,增强了环境的静谧感。
- 况是分岩眼: 通过分岩的裂缝来引水,展现了自然的馈赠。
- 同来下石瓶: 说明和尚的生活方式,强调实用与自然的结合。
- 旁痕终变藓: 描绘了时间的流逝,周围的变化。
- 圆影即澄星: 井水中的影像如星星般清澈,象征着宁静与智慧。
- 异夜天龙蛰: 引入神秘元素,暗示深夜的沉思。
修辞手法:
- 比喻: “圆影即澄星”将井水的倒影比作星星,形象生动。
- 对仗: 诗中多处运用对仗,使诗句更具韵律感。
- 意象: 诗中运用山井、寒水、青苔等意象,构建出宁静的氛围。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和尚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强调了修行与自然的密切联系,表现了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云僧: 象征着超脱与清净。
- 山井: 自然的馈赠,象征着宁静与深邃。
- 寒碧: 代表着纯净与清澈。
- 青苔: 时间的象征,体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
- 天龙: 神秘的象征,暗示着超凡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选择题: “云僧凿山井”中的“云僧”意味着什么? A. 普通和尚
B. 超脱的和尚
C. 不爱世俗的和尚
D. 年轻和尚 -
填空题: 诗中提到的“寒碧”指的是____。
-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天龙”象征着灵性与神秘。 (对/错)
答案:
- B
- 井水
- 对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望岳》
诗词对比:
- 王维《山居秋暝》: 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更注重秋天的气氛和人与自然的和谐。
- 李白《庐山谣》: 通过对山的描绘,表现出李白对自由的向往与追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