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望九华寄池阳太守
作者: 曹松 〔唐代〕
造化峰峰异,宜教岳德谦。
灵踪载籍古,怪刃刺云尖。
盘蹙陵阳壮,孤标建邺瞻。
霁馀堪洗目,青出谢家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九华山的奇特风光,作者希望在此寄托对池阳太守的问候。诗中提到自然的奇峰异石,暗示应向伟大的岳德(岳飞)学习谦逊的品德;古老的灵踪和奇特的山脊如同刺破云天的刀刃;风景盘旋壮丽,孤独的标志令人追忆建邺;雨过天晴后,视野清晰如洗,青翠的景色从谢家檐下延展而出。
注释:
- 造化:指自然界的创造,形容自然的奇特。
- 岳德:指岳飞,南宋名将,以忠诚和谦逊著称。
- 灵踪:形容神灵的足迹,暗指古人的智慧和成就。
- 怪刃:形容山峰的形状如同锋利的刀刃。
- 盘蹙:形容山势蜿蜒曲折,壮观的样子。
- 孤标:指独特的标志或象征。
- 霁馀:雨后天晴,指天气恢复晴朗的状态。
- 青出:青色的景色从谢家檐下流出,谢家指的是谢安,象征着高雅的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主要以其山水诗闻名,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常常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作者对九华山的游览过程中,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九华山素以其奇特的山势和宗教文化著称,诗人在这里寄情山水,也寄托了对友人的祝福。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九华山的壮丽风光,诗人用“造化峰峰异”开篇,立刻引出自然的奇特与多样,既表现了山的雄伟,又传达出对自然的敬畏。接着提到“宜教岳德谦”,这不仅是对岳飞的崇敬,更是对谦逊品德的强调,暗示在面对自然的伟大时,人类的渺小与需要学习的态度。
“灵踪载籍古”一句,揭示了历史的厚重感,古人的智慧在此山中留存,体现出诗人对先贤的敬仰。之后的“怪刃刺云尖”,用形象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山峰的险峻,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最后两句“霁馀堪洗目,青出谢家檐”,则以清新明朗的意象结束,全诗在自然的壮丽与人文的底蕴中交融,令人感受到一种心灵的洗礼与升华。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表现了自然的奇观,更寄托了诗人对道德修养的思考和对友人的深切祝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造化峰峰异:自然界造化无穷,山峰各具特色。
- 宜教岳德谦:山的壮丽让人想起岳飞的谦逊,寓意要学习其品德。
- 灵踪载籍古:古人的智慧与神迹在此山中留存。
- 怪刃刺云尖:山峰如刀刃般直刺天际,形象极其生动。
- 盘蹙陵阳壮:山势蜿蜒曲折,展现出壮丽的景色。
- 孤标建邺瞻:孤独的高峰仿若建邺的标志,令人神往。
- 霁馀堪洗目:雨后晴空,视野宽阔,令人心旷神怡。
- 青出谢家檐:清新的景致如同从谢家的屋檐下流出,富有文化底蕴。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怪刃刺云尖”形象生动,增强了山的雄伟感。
- 对仗:整首诗用字工整,音韵和谐,形成了美感。
- 拟人:灵踪和古籍的结合,使得山水有了灵魂。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对奇特自然景观的赞美,对古人智慧的敬仰,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通过山水的描绘,传达出一种追求品德修养和人文情怀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峰峰:象征自然的多样与变化。
- 怪刃:代表雄伟与险峻,突显山的力量。
- 灵踪: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 霁馀:象征清新与舒畅,心灵的解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岳德”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岳飞
- B. 李白
- C. 杜甫
-
“怪刃刺云尖”用来形容什么?
- A. 山峰
- B. 湖水
- C. 树木
-
诗的主题主要是对什么的赞美?
- A. 友谊
- B. 自然风光
- C. 战争
答案:
- A. 岳飞
- A. 山峰
- B. 自然风光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山居秋暝》与《望九华寄池阳太守》都描绘了自然风光,前者侧重秋天的宁静与清幽,而后者则强调了山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两首诗都包含了对自然的敬畏与人文的思考,各具特色。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选》
- 《唐代诗人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