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秀山咏云(宜可在谴谪时,故托寓如此)》

时间: 2024-12-31 01:48:52

突兀峰峦入翠微,白云如练久相依。

只堪仙子裁春服,曾与君王补衮衣。

风里卷舒还有态,眼前聚散本无机。

一从醉抱山头石,未得从龙万里飞。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突兀峰峦入翠微,白云如练久相依。
只堪仙子裁春服,曾与君王补衮衣。
风里卷舒还有态,眼前聚散本无机。
一从醉抱山头石,未得从龙万里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高耸入云的山峰,白云如丝带般缠绕在山间。诗人感叹,只有仙女才能裁制春天的衣裳,而她曾为君王缝补过华丽的袍子。在风中,白云的形态时而舒展,时而收缩,眼前的聚散原本没有规律。诗人一醉卧于山石之上,却未能如龙般遨游于万里天空。

注释:

  • 突兀:形容山峰高耸而孤立。
  • 翠微:指青翠的山峦,形容山色幽美。
  • 如练:指像丝绸一样,形容白云柔美。
  • 仙子:指天上的神仙女。
  • 裁春服:指裁制春季的衣服,象征美好和生机。
  • 补衮衣:指为君主缝补华丽的袍子,体现为君王的尊贵和权力。
  • 卷舒:形容云彩的变化。
  • 聚散:云彩的出现与消失。
  • 从醉:指醉后恍惚的状态。
  • 抱山头石:指依偎于山石之上。
  • 未得从龙:意为没有如龙一样自由翱翔。

典故解析:

  1. 君王补衮衣:源于古代对皇帝的尊称,补衮衣是对皇帝衣物的修补,象征着皇权的神圣与责任。
  2. 仙子裁春服:仙子是道教文化中的神仙,象征着人间美好与自然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韩宜可(约1560-1620),字元皓,号宜可,明代诗人,以擅长山水诗著称,风格清新脱俗,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宜可被谴谪之时,表达了他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以及在逆境中对自然的沉醉和思索。

诗歌鉴赏:

《登秀山咏云》是一首表现诗人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与人生感悟的佳作。诗中通过突兀的山峰和白云的描绘,展现出一种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首句“突兀峰峦入翠微”,形象地勾勒出高耸的山峰与绵延的青翠,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接着,诗人以“白云如练”描述白云轻柔地环绕在山间,仿佛是自然界中的精灵,给予人一种宁静而又恬淡的感觉。

第三、四句则把视角引向人类的生活,诗人感慨仙女的美好与君王的尊贵,暗示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无奈与渺小。结尾两句,诗人醉卧于山石之上,却未能如龙般自由飞翔,表达了他对自由境界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这种对比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令人深思。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境界的追求,显示出韩宜可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突兀峰峦入翠微”:描绘高耸的山峰,意象鲜明。
    • “白云如练久相依”:白云长久伴随,象征着自然的恒久和美丽。
    • “只堪仙子裁春服”:仙女的形象,象征着美好与高雅。
    • “曾与君王补衮衣”:体现皇权的神圣与责任。
    • “风里卷舒还有态”:白云在风中变化,象征人生的无常。
    • “眼前聚散本无机”:自然的变化是无规律的,反映出哲学思考。
    • “一从醉抱山头石”:醉卧于石上,体现诗人的洒脱。
    • “未得从龙万里飞”:对自由的渴望和对现实的无奈。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白云比作“练”,形象而生动。
    • 拟人:赋予白云以“卷舒”的动作,增加了画面的动感。
  • 主题思想: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自由生活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在困境中对理想的追求。

意象分析:

  • 重要意象
    • 山峰:象征一种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白云:象征变化与无常,亦是自由的象征。
    • 仙子:代表梦想和理想的具象化。
    • 君王的袍子:象征权力与责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突兀峰峦”描述的是哪个自然现象?

    • A. 河流
    • B. 山峰
    • C. 森林
  2. “白云如练”中的“练”指的是什么?

    • A. 练习
    • B. 丝绸
    • C. 练武
  3. 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体现在诗的哪一句?

    • A. 只堪仙子裁春服
    • B. 未得从龙万里飞
    • C. 风里卷舒还有态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庐山谣》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李白的《庐山谣》与韩宜可的《登秀山咏云》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李白更侧重于豪放的情感,而韩宜可则更加细腻、沉静,展现了内心的孤独与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韩宜可研究》
  • 《山水诗的艺术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