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草碧明沙际,霜红试雨初。官船荡素桨,惊散一双鱼。
白话文翻译:
青草碧绿,在沙岸边显得格外明亮,霜花红艳,在初雨中尝试着绽放。官船划动着洁白的桨,惊散了一对游鱼。
注释:
- 草碧:青草的颜色。
- 明沙际:在沙岸边显得格外明亮。
- 霜红:指霜花,因其颜色红艳。
- 试雨初:在初雨中尝试着绽放。
- 官船:官方的船只。
- 荡素桨:划动着洁白的桨。
- 惊散:惊动并使...散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吉水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著称,尤其擅长写景抒情。这首《西湖曲(五首)》是他在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描绘了西湖的美景和游船的情景。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明代中期,游览杭州西湖时所作。当时,西湖的美景和游船的情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创作了这组诗来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和游船时的愉悦心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西湖边的美景和游船的情景。首句“草碧明沙际”,通过“草碧”和“明沙际”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了西湖边青草的碧绿和沙岸的明亮。次句“霜红试雨初”,用“霜红”形容霜花的红艳,而“试雨初”则表达了霜花在初雨中尝试绽放的情景。后两句“官船荡素桨,惊散一双鱼”,则通过官船划桨的动作和惊散的鱼儿,增添了动态的美感,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草碧明沙际:这句诗通过“草碧”和“明沙际”两个意象,描绘了西湖边青草的碧绿和沙岸的明亮。这里的“明”字,不仅形容了沙岸的明亮,也暗示了阳光的照耀,使得整个画面更加明亮和生动。
- 霜红试雨初:这句诗用“霜红”形容霜花的红艳,而“试雨初”则表达了霜花在初雨中尝试绽放的情景。这里的“试”字,形象地描绘了霜花在初雨中努力绽放的情景,增添了诗意。
- 官船荡素桨:这句诗通过“官船”和“荡素桨”两个意象,描绘了官船划桨的动作。这里的“素桨”,指的是洁白的桨,与“官船”相映成趣,增添了画面的美感。
- 惊散一双鱼:这句诗通过“惊散”和“一双鱼”两个意象,描绘了官船划桨时惊散的鱼儿。这里的“一双鱼”,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态美,也暗示了湖中的生机和活力。
修辞手法:
- 意象:诗中运用了“草碧”、“明沙际”、“霜红”、“试雨初”、“官船”、“荡素桨”、“惊散”、“一双鱼”等多个意象,通过这些意象的组合,生动地描绘了西湖边的美景和游船的情景。
- 拟人:诗中的“霜红试雨初”,用拟人的手法,将霜花拟人化,形象地描绘了霜花在初雨中努力绽放的情景。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通过描绘西湖边的美景和游船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愉悦心情。
意象分析:
- 草碧:青草的颜色,象征着生机和活力。
- 明沙际:沙岸的明亮,象征着阳光的照耀和画面的明亮。
- 霜红:霜花的红艳,象征着美丽和坚韧。
- 试雨初:霜花在初雨中尝试绽放,象征着努力和希望。
- 官船:官方的船只,象征着游船的情景和动态美。
- 荡素桨:划动着洁白的桨,象征着画面的美感和动态美。
- 惊散:惊动并使...散开,象征着湖中的生机和活力。
- 一双鱼:一对游鱼,象征着湖中的生机和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的“草碧明沙际”描绘了什么景象? A. 青草的碧绿和沙岸的明亮 B. 霜花的红艳和初雨的情景 C. 官船划桨的动作和惊散的鱼儿 D. 湖中的生机和活力
-
诗中的“霜红试雨初”用什么手法描绘了霜花的情景?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
诗中的“官船荡素桨”描绘了什么动作? A. 官船划桨的动作 B. 霜花在初雨中尝试绽放的情景 C. 青草的碧绿和沙岸的明亮 D. 湖中的生机和活力
-
诗中的“惊散一双鱼”描绘了什么情景? A. 官船划桨时惊散的鱼儿 B. 霜花在初雨中尝试绽放的情景 C. 青草的碧绿和沙岸的明亮 D. 湖中的生机和活力
答案:
- A
- B
- A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也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与李东阳的《西湖曲(五首)》有相似的主题和风格。
- 杨万里《小池》: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小池的美景,与李东阳的诗有相似的风格。
诗词对比:
- 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与李东阳《西湖曲(五首)》:两首诗都描绘了西湖的美景,但苏轼的诗更注重表达对自然美景的感慨,而李东阳的诗则更注重描绘具体的景象和情景。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李东阳诗集》:收录了李东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他的诗歌风格和创作特点。
- 《明代诗歌选》:收录了明代多位诗人的诗作,可以对比不同诗人的风格和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