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锦图》

时间: 2025-01-01 17:31:47

秋深未寄衣,络纬上寒机。

断织曾相戒,夫君不用归。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织锦图 秋深未寄衣,络纬上寒机。 断织曾相戒,夫君不用归。

白话文翻译:

深秋时节,还未寄出寒衣,络纬虫爬上了冰冷的织机。 曾经因为断织而相互告诫,夫君你不必急着归来。

注释:

  • 络纬:即纺织娘,一种昆虫,因其鸣声似纺织机的声音,故名。
  • 寒机:指织布机,因在寒冷的环境中使用,故称寒机。
  • 断织:指织布时线断了,这里比喻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他的诗风豪迈奔放,有“铁崖体”之称。此诗描绘了一个妇女在深秋时节织布的情景,表达了她的孤独和对远方丈夫的思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杨维桢晚年所作,反映了他对家庭生活的深刻体验和对妻子的深情。在那个时代,妇女常常在家中织布,而丈夫则可能因战乱或工作远行,诗中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种常态。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深秋时节妇女织布的情景。首句“秋深未寄衣”直接点明了时节和未完成的家务,透露出一种紧迫和焦虑。次句“络纬上寒机”用昆虫的形象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后两句“断织曾相戒,夫君不用归”则巧妙地表达了妇女的内心矛盾:一方面希望丈夫归来,另一方面又担心他的安全,因此暗示他不必急着回来。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展现了杨维桢诗歌的独特魅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秋深未寄衣”:点明时节,深秋意味着寒冷即将来临,而“未寄衣”则暗示了家务的未完成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
  • “络纬上寒机”:用昆虫的形象来描绘织布的场景,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同时也暗示了妇女的孤独和辛劳。
  • “断织曾相戒”:通过“断织”这一动作,表达了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而“相戒”则可能是指夫妻间的某种约定或教训。
  • “夫君不用归”:表面上是对丈夫的关心,实际上隐藏着深深的思念和无奈。

修辞手法:

  • 拟人:将络纬虫拟人化,使其爬上寒机,增添了诗的生动性和情感色彩。
  • 比喻:“断织”比喻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妇女在深秋织布的情景,表达了她的孤独、思念和对丈夫的关心。诗中的“断织”和“夫君不用归”反映了妇女内心的矛盾和无奈,展现了家庭生活中的深情和责任感。

意象分析:

  • 络纬:象征着孤独和辛劳,同时也增添了环境的凄凉感。
  • 寒机:象征着妇女的劳动和生活的艰辛。
  • 断织:象征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增强了诗的象征意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络纬”指的是什么? A. 一种昆虫 B. 一种植物 C. 一种乐器 答案:A

  2. “断织曾相戒”中的“断织”比喻什么? A. 夫妻间的某种中断或隔阂 B. 织布时的技术问题 C. 生活中的困难 答案:A

  3. 诗的最后一句“夫君不用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丈夫的思念 B. 对丈夫的关心 C. 对丈夫的无奈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闺怨》:同样描绘了妇女的孤独和思念,可以与杨维桢的这首诗进行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妇女的内心世界。

诗词对比:

  • 王昌龄的《闺怨》与杨维桢的《织锦图》都描绘了妇女的孤独和思念,但王昌龄的诗更加注重情感的细腻描写,而杨维桢的诗则更加注重意象的生动和象征意义。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杨维桢诗集》:收录了杨维桢的全部诗作,是研究其诗歌风格和创作背景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妇女生活》:详细介绍了古代妇女的生活状态和家庭角色,有助于理解诗中的社会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