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殿乐》

时间: 2025-01-14 09:27:44

入夜秋砧动,千声起四邻。

不缘楼上月,应为陇头人。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金殿乐
入夜秋砧动,千声起四邻。
不缘楼上月,应为陇头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秋夜的场景,随着夜幕降临,四邻的砧声响起,传遍了整个村庄。诗中提到的“楼上月”并不是因为月亮的缘故,而是因为在山坡上的人们在忙碌。

注释:

  • 入夜:夜晚来临之时。
  • 秋砧:秋天的砧声,指的是人们在晚上用砧板敲打衣物、食物等的声音。
  • 千声:形容砧声很多,传遍四周。
  • 楼上月:指的是高楼上的明月。
  • 陇头人:指的是山坡上的人,暗指在这宁静的夜晚依然在忙碌的人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祜是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多描写日常生活,涉及乡村风情,语言简练而富有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唐代,反映了农民在秋季收获后的生活状态,表现了平民百姓生活中的艰辛与宁静。

诗歌鉴赏:

“金殿乐”是一首描绘秋夜乡村生活的诗。诗的开头“入夜秋砧动”便设定了时间和氛围,秋夜的宁静与砧声的反复交织,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一面。砧声不仅是音响的描绘,更是人们劳动生活的写照,暗示着农民在秋收后的忙碌和不舍。

接下来的“千声起四邻”,让读者感受到这种声音的普遍性,仿佛每个村庄都在此时共鸣。这种意象不仅体现了农民的勤劳,也反映了乡村的和谐与亲密。

最后一句“不缘楼上月,应为陇头人”,进一步深化了诗意。诗人并没有将美丽的月光与快乐的景象联系在一起,而是强调了那些在砧声中辛勤劳作的人们。这种对比既让人感到生活的苦涩,也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劳动的尊重。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农村生活的真实与深刻的观察,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劳动的敬意和对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入夜秋砧动:描绘了夜晚的到来,秋天的砧声响起,营造出一种安静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氛围。

  2. 千声起四邻:砧声如潮水般涌起,传遍整个村庄,暗示了人们共同的生活状态。

  3. 不缘楼上月:诗人转而表达,砧声与月光无关,暗示生活并不因美丽的自然景象而愉悦。

  4. 应为陇头人:强调那些在夜间辛勤劳作的人,他们的努力才是生活的真正支撑。

修辞手法

  • 对仗:上下句之间的对仗,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如“入夜”与“千声”,“楼上月”与“陇头人”。
  • 比喻:砧声象征着人们的辛勤劳动和生活的真实。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秋夜的砧声,表达了对勤劳生活的赞美,以及对乡村生活的真实反映,强调了人在自然与社会中的角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砧声:象征着辛勤的劳动与日常生活。
  • 秋夜:代表着收获的季节,也暗示着农民的忙碌与宁静。
  • 月亮:自然的美好,但在此诗中与劳作无关,强调了生活的现实。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金殿乐”是描绘哪个季节的生活?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诗中“千声起四邻”说明了什么?

    • A. 砧声在村庄中传遍
    • B. 月光照耀四方
    • C. 人们在欢声笑语
    • D. 秋天的风很大
  3. “不缘楼上月”的意思是什么?

    • A. 砧声与月光有关
    • B. 砧声与楼上的人无关
    • C. 砧声是因为月亮的缘故
    • D. 砧声来自山坡上的人

答案

  1. C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张祜的《金殿乐》相比,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生活的艰辛,但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忧虑,而张祜则更侧重于对个人与自然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质朴的乡村生活。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唐代诗人研究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