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时间: 2025-01-19 18:05:06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沁园春
作者: 谢应芳 〔元代〕
脱屣红尘,移家碧山,娑罗树边。
有两儿冠带,眼前腾踏,诸孙文采,膝下联翩。
石几焚香,冰瓯涤笔,重注羲经得异传。
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
龟巢幸与相连。
饮湖水清如饮菊泉。
问绛人甲子,今逾四百,皇家钟乳,何用三千。
银艾忘情,玉枝无憾,一味清闲足引年。
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脱离尘世的喧嚣,选择在碧山之中安家,生活在娑罗树下的宁静环境中。诗中提到有两个儿子身穿官服,面前飞奔着,膝下则围绕着文采出众的孙儿。石几上焚香,冰瓯中洗笔,重读《羲经》获得新的理解。如今我无事可做,便静坐观云,听雨入睡。龟巢与我家相连,饮湖水清澈,如同饮菊泉。问起绛人(指天神)到现在已经四百年了,皇家所用的钟乳,何必去追求三千种?我对世事的情感淡漠,玉枝也无怨无悔,悠闲自得足以引领我的年岁。如今太平盛世,感恩于天,赐予我如丝绸般的生活,白发垂肩的我也显得从容。
注释
- 脱屣:脱掉鞋子,引申为远离世俗。
- 娑罗树:一种树木,常与清净、宁静相联系。
- 羲经:指《周易》,古代经典之一。
- 绛人:古代神话中的神人,象征长生不老。
- 银艾:指一种植物,寓意忘却世事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谢应芳,元代诗人,以清新淡雅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生活的恬淡,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超脱追求。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的时期,作者通过诗歌表达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官场浮华的反思。
诗歌鉴赏
《沁园春》是谢应芳的一首代表作,整首诗展现了作者对高洁生活的追求与对尘世喧嚣的逃避。诗的开头以“脱屣红尘”引出主题,显示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接着描绘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状态,展现了家庭的和睦与子孙的聪慧。石几上的香和冰瓯中的笔,体现了诗人对文化的追求,同时也暗示了他在宁静中思考和探求真理。
诗中“余无事,但观云默坐,听雨高眠”,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显示了超脱的境界。后半部分则提到饮湖水的清澈与饮菊泉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满足。结尾的“升平也,看天恩赐帛,雪发垂肩”,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恩,一种淡然处世的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脱屣红尘:表示远离繁杂世俗。
- 移家碧山:寓意迁居于青山绿水之间。
- 娑罗树边:所居之地的宁静与和谐。
- 有两儿冠带:家庭的繁盛,子孙满堂。
- 石几焚香:表现诗人修身养性的态度。
- 余无事,但观云默坐:表达闲适的生活状态。
修辞手法
- 比喻:饮湖水比作饮菊泉,突出湖水的清澈。
- 对仗:如“银艾忘情,玉枝无憾”,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浮华的超然态度,展现了一种理想的隐居生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碧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美丽。
- 娑罗树:代表清净和超脱。
- 羲经:象征文化与智慧的追寻。
- 湖水:代表生活的纯净和精神的愉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脱屣红尘”是什么意思? A. 脱掉鞋子
B. 远离世俗
C. 旅行 -
“饮湖水清如饮菊泉”中,湖水象征什么? A. 清澈
B. 生活的宁静
C. 自然的美 -
诗人通过什么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热爱? A. 通过饮水的比喻
B. 通过子孙的描写
C. 通过焚香的描写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by 韩愈
- 《山居秋暝》 by 王维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对比,二者都描写了隐居生活,但谢应芳更注重家庭的和谐与内心的宁静,而王维则更强调自然景色的变化与诗人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