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梦令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1-07 21:54:34

拂面西风残柳。

舟漾清江如酒。

醉别各天涯,何日重携纤手。

回首,回首。

冷浸一天星斗。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拂面西风残柳。舟漾清江如酒。醉别各天涯,何日重携纤手。回首,回首。冷浸一天星斗。


白话文翻译:

轻柔的西风吹拂着脸庞,残留的柳枝随风摇曳。小舟在清澈的江水中荡漾,仿佛在饮酒。醉意中分手,各自前往天涯,何时才能再度携手相伴?回眸望去,星星点点,浸润在一片冷寂之中。


注释:

字词注释:

  • 拂面:轻轻地吹拂,形容风的温柔。
  • 残柳:指的是已经凋零、残存的柳树,暗示着离别的伤感。
  • 舟漾:小船在水面上摇晃。
  • 如酒:形容江水清澈而醉人。
  • 纤手:形容女子的纤细柔美的手。
  • 冷浸:冷清而浸润,描绘夜空的静谧与星斗的寒冷。

典故解析:

  • 江水如酒:此处以酒喻水,表现出水的清澈和迷人,亦有醉意之感。
  • 天涯:意指远方的地方,代表分别后各自的孤独。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斯翰,现代诗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意象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感悟,擅长描写离别、思念等主题。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当代,反映了都市生活中人们对过往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情感的流失成为普遍现象。诗中表现的离别情感,正是对这一现实的反思。


诗歌鉴赏:

刘斯翰的《如梦令》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诗中充满了对往日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重聚的渴望。开篇的“拂面西风残柳”便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西风和残柳相互映衬,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无奈和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舟漾清江如酒”,则用富有诗意的比喻,将江水与酒相提并论,给人一种醉人的感觉,暗示着在美好的回忆中人们的情感似乎愈加浓烈。

“醉别各天涯,何日重携纤手”句中,醉意和别离交织在一起,显示出诗人对离别的无奈与希望。诗人在这里不仅表达了对旧时光的留恋,也流露出对未来重聚的期待与渴望,形成了情感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表达力度。最后一句“回首,回首。冷浸一天星斗”则以回首的方式结束,点明了思念的主题。星斗的冷寂映衬了内心的孤独,使得整首诗在优美中流露出一丝淡淡的哀伤。

通过这样细腻而富有情感的描绘,刘斯翰不仅展现了对生活的观察,也传达了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拂面西风残柳:西风轻轻拂面,给人一种清新的感觉,同时也暗示着秋冬的到来,柳树的残败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2. 舟漾清江如酒:小舟在清澈的江水中摇晃,水面如酒般迷人,描绘了一种醉人的自然景象。
  3. 醉别各天涯:醉意中分别,彼此走向不同的方向,表现了离别的感伤。
  4. 何日重携纤手:对未来重聚的渴望,表达了对爱人与自己再次相携的期待。
  5. 回首,回首:重复的回首,强调思念的情感。
  6. 冷浸一天星斗:冷清的星空映衬了内心的孤独感,暗示了对过去的缅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江水比作美酒,增强了诗句的表现力。
  • 拟人:西风和柳树的描写让自然景象富有情感。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现了在时光流逝中对美好回忆的留恋,以及对未来重聚的美好期盼。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秋天的到来与离别的时刻。
  • 残柳:象征着过去的美好与现状的凋零。
  • 清江:象征着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
  • 星斗:象征着思念的深邃和孤独。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舟漾清江如酒”中,“如酒”是用来比喻什么?

    • A. 小舟
    • B. 江水
    • C. 醉意
    • D. 柳树
  2. 诗中提到的“冷浸一天星斗”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快
    • B. 孤独
    • C. 疲惫
    • D. 忧伤
  3. “醉别各天涯”中“天涯”指的是什么?

    • A. 远方
    • B. 乡村
    • C. 城市
    • D. 大海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描绘了离别与思念的情感。
  • 苏轼的《水调歌头》:表达了对月的思念与对人情的感悟。

诗词对比:

刘斯翰的《如梦令》和李清照的《如梦令》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思考与感慨。但李清照的作品更侧重于对个人情感的细腻刻画,而刘斯翰的诗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融合了对社会环境的反思。


参考资料:

  • 《现代诗歌选》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美与情感》

通过以上内容,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刘斯翰的《如梦令二首 其一》,并在诗词的世界中找到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