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如梦令
作者: 高燮 〔清代〕
春水一池吹皱。
憔悴芳容顿瘦。
忽地起秋风,
入骨凄寒真够。
还又。还又。
弱质未堪消受。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春水轻轻荡漾的场景,然而随着秋风的袭来,令人感到凄凉与寒意。词人感叹自己容颜憔悴,身体羸弱,难以承受这份寒冷和孤独。
注释:
- 春水:春天的水,通常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吹皱:水面被风吹动,产生涟漪。
- 憔悴芳容:形容美人的容颜憔悴。
- 顿瘦:突然间变得瘦弱。
- 秋风:秋天的风,常常带有凉意,象征着凋零与转变。
- 入骨凄寒:寒意深入骨髓,形容极度的寒冷。
- 弱质:指身体虚弱的体质。
- 未堪消受:无法承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燮(约1640-约1720),字景舜,号石云,江苏苏州人。清代词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丽的词风著称。其作品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擅长描绘自然景致与内心感受。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个人生活也许经历了诸多磨难。诗人在自然的变化中感受到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借用春水与秋风的对比,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如梦令》通过春水和秋风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动。春水象征着生命的活力,然而随着秋风的到来,这种活力被瞬间打破,带来了寒冷与孤独。全词情感深沉,意象鲜明,尤其是“入骨凄寒”这一句,形象地传达了秋风的刺骨感,使人感受到季节交替带来的无情与伤感。
词中“憔悴芳容顿瘦”则是对美好事物凋谢的感慨,反映了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与自身衰老的无奈。通过对春天的美好和秋天的凄凉的描绘,诗人传递了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令人产生共鸣。
此外,词末的“弱质未堪消受”更是强调了诗人脆弱的身体与内心的脆弱,表明了对生活的无力感,整首词在清新中透出一丝哀愁,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春水一池吹皱:描绘春天的水面因微风荡漾,象征着生机与美好。
- 憔悴芳容顿瘦:春水的美好与自己的憔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内心的忧伤。
- 忽地起秋风:秋风的降临预示着季节的变换,也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入骨凄寒真够:秋风带来的寒冷深入骨髓,突显了环境的恶劣与心情的沉重。
- 还又。还又。:反复的语句加强了对现状的无奈与悲伤。
- 弱质未堪消受:表达了对身体虚弱的感叹,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力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水比作生命的象征,秋风则代表着人生的凋零。
- 拟人:将自然界的风与水赋予情感,增强了诗歌的情感表达。
- 对仗:词中对比春水与秋风,展示了鲜明的对比效果,突显诗人的情感变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集中表现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借助春秋的变化,表达了深沉的孤独感和对生活的无奈。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揭示了内心的脆弱与无助,展现了清代词人的情感世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水:象征着生命、希望与美好。
- 秋风:象征着凋零、寒冷与孤独。
- 芳容:代表年轻、美丽的女性形象,暗示青春的逝去。
这些意象不仅承载了自然的变化,也隐喻了人生命运的起伏,传达出深刻的哲理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春水一池吹皱”中的“春水”象征什么? A. 冷酷
B. 生机与活力
C. 绝望 -
词中“入骨凄寒”是形容什么? A. 秋天的温暖
B. 深入骨髓的寒冷
C. 阳光明媚 -
“弱质未堪消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自豪
B. 无奈与脆弱
C. 快乐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以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通过自然景象传达对亲人的思念,情感浓烈而深邃。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词的艺术》
这些书目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清代词人的创作背景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