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故湖州李郎中》
时间: 2025-01-04 12:26:31意思解释
伤故湖州李郎中
作者: 许浑 〔唐代〕
原文展示:
政成身没共兴衰,
乡路兵戈旅榇回。
城上暮云凝鼓角,
海边春草闭池台。
经年未葬家人散,
昨夜因斋故吏来。
南北相逢皆掩泣,
白蘋洲暖百花开。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和故人的深切怀念。诗人感叹政权的兴亡与个人的命运息息相关,乡间的路途因战乱而变得艰难且满是悲伤。黄昏时分,城上乌云笼罩,鼓声和号角声显得格外沉重;海边春草茂盛,却关闭了池台的生机。经年未能为家人安葬,他们已经离散,昨夜因斋会见的故吏令人感伤。南北相逢之时,大家都忍不住泪流满面,而白蘋洲的春天却依然温暖,百花争相开放。
注释:
- 政成身没共兴衰:政权的兴亡与个人的生死相连。
- 乡路兵戈旅榇回:乡间道路因战争而满是尸体和悲伤。
- 城上暮云凝鼓角:城上黄昏的乌云与战鼓声交织。
- 海边春草闭池台:春草生长,池台却显得冷清。
- 经年未葬家人散:多年未能为家人安葬,家族已散。
- 昨夜因斋故吏来:昨夜因斋会见了故友。
- 南北相逢皆掩泣:南北相见时都掩面而泣。
- 白蘋洲暖百花开:白蘋洲上春暖花开,生机盎然。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许浑,字子云,号静斋,唐代诗人,性情清逸,擅长写怀古咏今的诗作。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对生活有深切的体会。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代,正值战乱频繁之际,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事变迁的无奈交织在一起,表达了对故人李郎中的深切怀念。
诗歌鉴赏:
《伤故湖州李郎中》是一首充满哀伤的诗,诗人通过对故乡和友人的追忆,展现了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开头两句通过对政治兴衰与个人命运的对比,将个体的悲剧与时代背景紧密相连,彰显了个人对历史的无力感。接着,诗人描绘了战乱带来的破败景象,城上暮云和海边草丛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沉重而凄凉的氛围。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回忆起与故吏的重逢,南北相逢的情景中充满了泪水,表明了对逝去时光的无尽追忆与惋惜。而最后的“白蘋洲暖百花开”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生机与死亡并存,仿佛在呼唤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逝去岁月的哀悼。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与生动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人们在历史变迁中所遭遇的苦痛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政成身没共兴衰:这句揭示了政权与个人命运的紧密联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 乡路兵戈旅榇回:乡路纵使熟悉,但因战争而变得陌生且悲惨,暗示了诗人的乡愁。
- 城上暮云凝鼓角:黄昏的乌云与鼓声交织,渲染出一种沉重的氛围。
- 海边春草闭池台:春草虽盛,但池台却显得冷清,表现出对故人的思念。
- 经年未葬家人散:家人多年来未能安葬,进一步突显了离散的悲痛。
- 昨夜因斋故吏来:与故友的重逢勾起了更多的思绪。
- 南北相逢皆掩泣:南北相逢时的泪水,传达了共同的悲伤与惋惜。
- 白蘋洲暖百花开:最后以春天的生机作为对比,传达出生命的无常与渴望。
修辞手法:
- 对比:生与死、兴与衰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情感张力。
- 拟人:将春草和池台赋予情感,使得自然景象更具人情味。
- 意象:通过“城上暮云”“白蘋洲”等意象,增强了诗的画面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故人和历史的怀念与思考,表达了个体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悲伤,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敏感。
意象分析:
- 暮云:象征着压抑与悲伤的情绪。
- 春草:代表着生机和希望,但在诗中却显得无奈。
- 白蘋洲:象征着故乡的温暖与美好,反衬出诗人的孤独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故吏”指的是什么?
- A. 朋友
- B. 官员
- C. 战士
- D. 诗人自己
-
诗的主题主要是:
- A. 爱情
- B. 乡愁与怀念
- C. 战争
- D. 自然景观
-
诗中“白蘋洲”的意象代表:
- A. 生命的希望
- B. 逝去的美好
- C. 战争的伤痛
- D. 自然的静谧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月夜忆舍弟》
- 白居易《琵琶行》
诗词对比:
- 许浑的《伤故湖州李郎中》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但许浑的诗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怀念,杜甫则更多地表现了对战乱背景下的家人离散的无奈。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诗经与唐诗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