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袭美伤史拱山人》
时间: 2025-01-19 18:01:51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奉和袭美伤史拱山人
陆龟蒙 〔唐代〕
曾说山栖欲去寻,
岂知霜骨葬寒林。
常依净住师冥目,
兼事容成学算心。
逋客预斋还梵唱,
老猿窥祭亦悲吟。
唯君独在江云外,
谁诔孤贞置岘岑。
白话文翻译:
曾经说要在山中栖息,想要去寻找,
哪知道霜寒的尸骨已葬在寒冷的树林里。
常常依靠清净的住处,默默地向师傅请教,
同时也在努力修炼内心的智慧。
流浪的客人提前到斋堂,重新唱起梵乐,
老猿在祭祀的场合中也悲伤地吟唱。
唯有你独自在江边的云外,
谁来为你写下孤独而坚定的诗篇?
注释:
- 山栖:山中栖息,指隐居于山林。
- 霜骨:指死去的尸体,形容其寒冷。
- 净住:清净的居所,这里指志向高远的处所。
- 冥目:闭目冥想,表示心灵的专注。
- 逋客:指逃避现实而流浪的客人。
- 梵唱:佛教中的唱法,指用梵文唱的宗教歌曲。
- 孤贞:孤独而坚定,形容情感的坚守。
- 岘岑:指高耸的山崖,象征孤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龟蒙,字文弦,号君山,唐代诗人。他的诗风多变,擅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世态,对佛教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和探索。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并存的时代。作者在此背景下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表现出对逝去时光的追思与对心灵归属的渴望。
诗歌鉴赏:
《奉和袭美伤史拱山人》是一首通过山水意象传达内心情感的诗作。诗中开篇即以“曾说山栖欲去寻”引人入胜,展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追求一种超脱的生活状态。然而,随后的“岂知霜骨葬寒林”则将这种理想化的追求与现实的残酷对比,揭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死亡的无常。诗人在此展现出一种哲学的思考,面临自我与自然的对话。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通过“常依净住师冥目”及“兼事容成学算心”,表明了对内心修行与智慧追求的重视,表现出一种对精神世界的探索。此处的“师冥目”暗示着一种静谧的思考状态。
最后几句“唯君独在江云外,谁诔孤贞置岘岑”则是对友人的叹息与孤独的感慨,表达出一种孤独的守望与对理想的追寻,令人感受到一种对孤独与坚贞情感的深刻认同。整首诗通过山水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哲理与情感的空间,令人沉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曾说山栖欲去寻: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岂知霜骨葬寒林:反映出对死亡的认知与生命的脆弱。
- 常依净住师冥目:强调内心修行的重要性。
- 兼事容成学算心:表现出对智慧的追求与思考。
- 逋客预斋还梵唱:引出了流浪者的悲哀与对精神的渴求。
- 老猿窥祭亦悲吟:借用动植物表达内心的哀伤。
- 唯君独在江云外:转向对友人的感慨与思念。
- 谁诔孤贞置岘岑:对孤独与坚守的深刻反思。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生命比作霜骨,形象地表现出死亡的冷酷。
- 拟人:老猿的悲吟使得自然界与人类情感相连,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
- 对仗:诗句间的对称与平衡,增强了韵律感与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与死亡的思考,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内心修行的重视,同时也表现出孤独与坚贞的情感,展现了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挣扎。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隐逸与清净。
- 霜:代表死亡与无常。
- 江云:象征孤独与远方的理想。
- 老猿:代表自然中的悲伤与哀叹。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霜骨”指的是什么?
- A. 寒冷的山
- B. 死去的尸体
- C. 清澈的江水
-
“唯君独在江云外”中“君”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诗中的友人
- C. 自然界的存在
-
诗中反复提到的主题是什么?
- A. 追求财富
- B. 生命的无常
- C. 对抗敌人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与隐逸生活,但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而陆龟蒙的《奉和袭美伤史拱山人》则更加强调了对生命无常的思考和内心的孤独感。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