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天·赠景山》
时间: 2025-01-04 11:48:0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鹧鸪天·赠景山
君自高吟我放歌。
珊瑚击碎意云何。
春山还在斜阳外,
秋雨偏惊落叶多。
杯纵饮,剑横磨。
狂名赢得未蹉跎。
论交廿载心期在,
莫向风尘怨逝波。
白话文翻译:
你在高歌吟唱,我却在这里放声歌唱。
打碎的珊瑚让我思绪纷杂,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春天的山景仍在斜阳之外,
而秋雨却偏偏让落叶飘零得更多。
杯中美酒尽情畅饮,剑上锋芒静静打磨。
虽然获得了狂妄的名声,却也未曾迷失时光。
交情已经二十载,心中期盼依旧在,
不要因为风尘而怨恨逝去的波澜。
注释:
字词注释:
- 君自高吟:你自己在高声吟唱。
- 珊瑚击碎:指打碎珊瑚,象征着心情的烦恼。
- 春山:春天的山景。
- 斜阳外:指落日的余晖映照在山外。
- 秋雨:指秋天的雨。
- 落叶多:形容秋天树叶纷纷飘落。
- 杯纵饮:酒杯中尽情畅饮。
- 狂名:形容获得的名声很狂妄。
- 廿载:二十年。
- 心期:指心中的期盼。
- 风尘怨逝波:指在风尘中对逝去岁月的怨恨。
典故解析:
在这首词中,诗人提到的“二十载”可能指的是与朋友的交情深厚,表达了对友谊持久的珍视。同时,诗中提到的自然景象如“春山”、“秋雨”则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象征着人生的变迁与情感的流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朱荫龙(1865-1933),字子贞,号青松,晚号梅溪,近代诗人,曾任教职,精通诗词,风格多样,兼具传统与创新。
创作背景:
《鹧鸪天·赠景山》创作于近代,正值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词以清新的自然意象和深厚的情感为基础,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开头以“君自高吟我放歌”引出,强调两人处于不同的表达状态,形成一种对比,既有独立又有共鸣。接着的“珊瑚击碎意云何”则通过自然物象传达了内心的复杂情感,显示出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与疑惑。
“春山还在斜阳外,秋雨偏惊落叶多”描绘了春秋交替的自然景象,暗示人生的变化与流逝。这里的“斜阳”与“秋雨”不仅是时间的象征,也暗含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
后面几句“杯纵饮,剑横磨”则转向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表达了尽情享受生活的冲动,并反思了名声对个人价值的影响。最后两句以“莫向风尘怨逝波”作为结尾,传达出一种对世事无常的淡然态度,劝诫人们珍惜当下,不必对过去有所怨恨。
整首词既有对友谊的歌颂,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富有深度和韵味,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作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君自高吟我放歌:开篇即对比两人高歌的状态,体现出诗人与友人的关系。
- 珊瑚击碎意云何:通过打碎的珊瑚象征内心的烦恼与困惑。
- 春山还在斜阳外:描绘春天的美景,带来一丝怀旧之情。
- 秋雨偏惊落叶多:秋天的雨让落叶飘零,象征时间的流逝。
- 杯纵饮,剑横磨:表达对生活的洒脱与对未来的准备。
- 狂名赢得未蹉跎:反思名声的代价,强调珍惜时间。
- 论交廿载心期在:强调与朋友的长久交情。
- 莫向风尘怨逝波:劝诫人们不要对过去有所怨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自然景象与人生感悟相结合,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 对仗:如“杯纵饮,剑横磨”,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春山”、“秋雨”等意象,赋予自然以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友谊的珍视、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淡然。诗人在自然景象中寻找内心的平衡,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春山:象征希望与生机。
- 秋雨:象征忧伤与思念。
- 珊瑚:象征内心的纷乱与复杂情感。
- 杯:象征生活的享受与放纵。
- 剑:象征勇气与准备。
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诗歌的情感基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人提到的“二十载”指的是: A. 交情的年限
B. 生活的岁月
C. 诗歌写作的年限
D. 自然的变化 -
诗中提到的“春山”象征: A. 忧伤
B. 希望与生机
C. 逝去的岁月
D. 友谊 -
“杯纵饮,剑横磨”表达了什么态度? A. 对生活的消极态度
B. 对名声的追求
C. 对生活的洒脱态度
D. 对友情的忽视
答案:
- A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辛弃疾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相比,朱荫龙的作品更多地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人生的思考,而苏轼的作品则更侧重于对人生哲理的探讨与自然的感悟。两者皆体现出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朱荫龙诗文集》
这些资料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的魅力及其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