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谒金门
邓桐芬
归不得,梦里乡园春色。
巷陌溪桥非复昔,故居何处觅。
惆怅年时寒食,小艇来去如织。
柳下离亭江上笛,悠然怀往迹。
白话文翻译:
我无法回去,梦中却常常见到故乡的春色。街巷和溪桥已经不再是从前的模样,故居又该何处去寻找呢?在寒食节的时节,我惆怅不已,划着小艇来来往往如同织锦般。柳树下,离亭处传来江上的笛声,悠然自得地怀念着往日的痕迹。
注释:
- 归不得:无法回归,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奈。
- 梦里乡园春色:梦中所见的故乡春天的美景,体现了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 巷陌溪桥非复昔:街巷和溪桥的样子已经与过去不同,暗含时间的流逝和变化。
- 寒食:指的是寒食节,是中国传统节日,表现了作者对往昔节日的惆怅。
- 小艇来去如织:小船在水上来回穿行,如同织布一样,表现了生活的忙碌和惆怅。
- 离亭江上笛:离亭指的是临江的亭子,笛声在江上悠扬,营造了悠然的氛围。
典故解析:
- 寒食节:寒食节是中国古代的传统节日,源于纪念介子推,节日期间禁火食冷,常与春天的祭祖活动相结合。
- 柳下离亭:柳树常常象征着离别与思念,离亭更是一个典型的送别场景,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邓桐芬,近代诗人,生活在动荡的时代,作品常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她的诗风细腻柔美,常常融入个人情感与社会背景。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作者身处异地之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及对往日美好时光的追忆,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家乡和亲情的深切向往。
诗歌鉴赏:
《谒金门》这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对比,深入探讨了故乡情感及时间流逝的主题。开篇“归不得,梦里乡园春色”一句,直接传达出一种无法回归故乡的无奈与渴望,营造出一种伤感的氛围。接下来的“巷陌溪桥非复昔”,则通过对环境变化的描绘,展现了时间的无情与离别的痛苦。诗中提到的寒食节,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作者对往昔生活的追忆,增添了诗的历史感与文化深度。
“小艇来去如织”描绘了一种平静却又忙碌的生活状态,展示了在外漂泊者的无奈与惆怅。最后“柳下离亭江上笛”,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却又充满思念的氛围,似乎在表达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在意象和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无奈。
- 第二联通过环境的变化,反映出时间的流逝与对故居的迷茫。
- 第三联表现出在特定节日的惆怅心情,描绘了生活的忙碌与无奈。
- 第四联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传达出对往事的怀念与悠然的心境。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小艇来去如织”,将小艇的来回比作织布,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忙碌的生活。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整齐,形成了优美的韵律感,增强了诗的艺术效果。
-
主题思想:整首诗主要围绕对故乡的思念、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昔美好生活的追忆,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分析:
- 故乡:象征着温暖、亲情与归属感。
- 春色:象征着生机与希望,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寒食:承载了传统文化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 柳树:常常象征离别与思念,营造出一种伤感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爱情的追忆
C. 对历史的反思 -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主要指的是什么?
A. 一个祭祖的节日
B. 个人生日
C. 春节 -
诗中“小艇来去如织”表达了什么情感?
A. 悠闲
B. 忙碌与无奈
C. 欢乐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月下独酌》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诗人李白与邓桐芬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李白的诗多以豪放奔放为主,而邓桐芬则更显细腻与柔情。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对相似主题的不同表现手法和情感倾向。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词解析》
- 《邓桐芬与她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