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江楼倚。我欲愁沉烟水。采采白蘋歌未已。日斜沙雁起。风景问君知否,慢棹小舟回舣。旧日渔郎今有几。乱流东逦迤。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的楼阁上,我倚靠着栏杆,心中愁苦如同沉沉的烟水。采撷的白蘋花下,我的歌声依旧未停。夕阳西下,沙洲上的大雁开始起飞。风景,你可知道吗?缓缓划动的小舟停靠在岸边。往昔的渔郎,如今还有几位呢?纷乱的水流向东蜿蜒而去。
注释:
- 江楼倚:指在江边的楼阁上倚靠。
- 愁沉烟水:形容心中愁苦,仿佛被浓烟与水淹没。
- 采采白蘋:白蘋,指水边的白色植物,诗中意指采摘白蘋花。
- 日斜沙雁起:夕阳西下,沙洲上大雁飞起。
- 风景问君知否:在询问风景是否为君所知。
- 慢棹小舟回舣:小舟缓缓划动,准备靠岸。
- 旧日渔郎今有几:曾经的渔夫如今还有多少人?
- 乱流东逦迤:流水纷乱,向东蜿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燮(约1640—约1710),字士英,号榆林,清代诗人。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田园景色,作品多富有情感,常反映其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谒金门》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达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
诗歌鉴赏:
《谒金门》以其清丽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深切感受与对人生的哲思。全诗通过对江楼、白蘋、沙雁、渔郎等意象的描绘,构建了一幅生动的江南水乡画面,渗透着诗人内心的愁苦与思索。开篇以“江楼倚”引入,暗示了诗人的孤独与忧虑,而“我欲愁沉烟水”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的渲染,显示出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接下来,通过“采采白蘋歌未已”,展现诗人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仍然无法摆脱内心的愁苦。日落时分,沙洲上的大雁起飞,寓意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最后一句“乱流东逦迤”则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不可逆转,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感悟。整首诗在清新的自然描写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迷茫,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楼倚:描绘诗人在江边的楼阁上,凸显自然环境的优美。
- 我欲愁沉烟水:表达诗人心中沉重的愁苦,象征着对生活的无奈。
- 采采白蘋歌未已:尽管吟唱未停,内心的忧愁依旧无法消除。
- 日斜沙雁起:夕阳下,大雁起飞,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风景问君知否:对美景的沉思与询问,折射出诗人的孤独感。
- 慢棹小舟回舣:描绘渔舟归航的宁静,反映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
- 旧日渔郎今有几:追忆往昔渔夫的生活,感叹时代的变迁。
- 乱流东逦迤:象征着人生的无常与前行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愁苦比作“沉烟水”,形象生动。
- 拟人:将风景拟人化,与诗人进行交流。
- 对仗:如“慢棹小舟回舣”,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与人生感慨,表达了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与对现实无奈的思考,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意象分析:
- 江楼: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思考。
- 白蘋:代表着自然的美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
- 沙雁: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变迁。
- 小舟:象征着生活的宁静与归属感。
- 乱流:反映了生活的复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白蘋”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鱼
C. 一种树
D. 一种鸟 -
“日斜沙雁起”的意思是? A. 夕阳西下,雁起飞
B. 风景如画
C. 白天结束
D. 沙洲被淹没 -
诗人通过“旧日渔郎今有几”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渔夫的羡慕
B. 对往昔的怀念
C. 对未来的期待
D. 对自然的赞美
答案:
- A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楼夕望》 - 张继
-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江楼夕望》:同样描绘江边景色,反映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春江花月夜》:通过自然景色传达情感的诗作,两者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燮研究》
- 《古诗鉴赏辞典》
- 《中国古典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