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乡梦促。花草长洲路熟。还是烽烟惊比屋。心伤千里目。几日蓝田采玉。几日秦楼吹竹。消得齐奴珠一斛。华年如转烛。
白话文翻译:
乡间的梦境紧促而来,花草繁盛的长洲路已然熟悉。可如今的烽烟竟让人倍感惊恐,心中伤感,目光所及千里之外。几天前我在蓝田采摘美玉,几天前又在秦楼听着竹声悠扬。不知不觉间,齐国的珍珠已如一斛消散,华年就像转瞬即逝的烛光。
注释:
- 乡梦:故乡的梦境。
- 促:紧迫,急促。
- 长洲:指长洲路,可能是指长江边的风景。
- 烽烟:指战乱的烟火,象征着战争和动乱。
- 悲伤:心中忧伤之情。
- 蓝田:指蓝田的美玉,象征美好的事物。
- 秦楼:指古代秦国的楼阁,可能代表繁华的生活。
- 齐奴珠:齐国的珍珠,象征着珍贵的东西。
- 华年:美好的年华。
- 转烛:形容时光流逝得快。
典故解析:
- 蓝田采玉:蓝田出美玉,是古代名句,寓意追求美好、珍贵的事物。
- 秦楼吹竹:指古代的歌舞场所,秦国的楼阁象征着繁华的生活与文化。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周之琦,清代诗人,生于明末,卒于清初,是当时的重要文人之一。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局的忧虑。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战乱时期,作者因思乡之情而写,诗中流露出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时局动荡的无奈与伤感。
诗歌鉴赏:
《谒金门》是一首充满乡愁与忧虑的诗作。诗人在梦中回到故乡,然而现实却是烽火连天,令人心痛。诗的开头“乡梦促”便揭示了作者对故乡深切的思念,紧接着的“花草长洲路熟”则描绘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面,显示出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然而,随后的“烽烟惊比屋”却瞬间打破了这种田园的宁静,令人感到深深的震惊与忧虑。作者通过“心伤千里目”表达了对远方战乱的无奈与悲痛。
通过“几日蓝田采玉,几日秦楼吹竹”的描写,诗人回忆起自己曾经在蓝田采玉的快乐与在秦楼听竹的悠闲,但这些快乐在战乱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最后一句“华年如转烛”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令人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充满感慨。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生动,通过对比和对照,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挣扎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乡梦促:梦中的故乡呼唤,情感强烈。
- 花草长洲路熟:对故乡美景的深切怀念。
- 还是烽烟惊比屋:对现实战乱的恐惧与对比。
- 心伤千里目:心中伤感,眼望远方。
- 几日蓝田采玉:美好回忆,象征追求。
- 几日秦楼吹竹:繁华的生活场景,反衬现实。
- 消得齐奴珠一斛:珍贵的东西已随风而逝。
- 华年如转烛:时间如烛光般短暂,感叹生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年华比作转瞬即逝的烛光,形象生动。
- 对仗:如“几日蓝田采玉,几日秦楼吹竹”,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排比:通过“几日”的重复,强调过往的美好与现实的对比。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现实的忧虑,表达了作者的乡愁与对家国命运的关切。它不仅反映了个人情感,也映射了时代的动荡与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乡梦:故乡的情感寄托。
- 花草:自然的美好,象征简单幸福的生活。
- 烽烟:战争的象征,代表动荡与危机。
- 蓝田:美玉的象征,代表追求与希望。
- 齐奴珠:珍贵事物的流逝,代表失去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蓝田”象征什么? A. 战乱 B. 美好 C. 失落
-
“华年如转烛”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伤 C. 愤怒
-
“几日秦楼吹竹”描绘的是? A. 战争 B. 生活的繁华 C. 自然风光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较,周之琦的《谒金门》更多地表现了对现实的忧虑,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两者均展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周的作品更具历史背景和时代感,而李的作品则更显个体的孤独与思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歌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