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
时间: 2025-01-04 09:04:17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东郊
韦应物 〔唐代〕
吏舍局终年,出郊旷清曙。
杨柳散和风,青山澹吾虑。
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
微雨霭芳原,春鸠鸣何处?
乐幽心屡止,遵事迹犹遽。
终罢斯结庐,慕陶真可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东郊的清晨景色。诗人一整年身处吏舍中,终于在这个清晨走出门外,感受到郊外的宁静和清新。杨柳随风摇曳,青山淡淡地映入眼帘,让我暂时抛开烦恼。我在树丛中悠然自得,沿着溪涧缓缓而行。微雨轻轻洒落在芳草地上,春鸠在何处啼鸣呢?我心中常常感到宁静与快乐,追随往事却依然匆忙。最终决定在此安居,向陶渊明那种真实的生活方式靠拢。
注释:
- 吏舍:指官府的房舍。
- 局终年:指在官舍中度过整年。
- 旷清曙:开阔而清新的晨曦。
- 杨柳:春天的象征,柔和的意象。
- 澹:淡薄、轻松的意思。
- 依丛适自憩:在树丛中悠然休息。
- 缘涧:沿着溪流。
- 微雨霭芳原:轻雨笼罩在芳香的原野。
- 春鸠:春天的斑鸠。
- 乐幽心屡止:在幽静的环境中,心常常感到宁静。
- 遵事迹犹遽:追随往事,却依然匆忙。
- 结庐:安居、栖身之意。
- 慕陶:向陶渊明学习,陶渊明以隐居生活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诗风清新、自然,擅长写山水田园诗。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
《东郊》创作于诗人身处官场的时期,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与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歌鉴赏:
《东郊》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人在晨曦中走出吏舍,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的景色如杨柳、青山和微雨,都充满了诗人的细腻观察和情感寄托。诗人的心情随着自然景色的变化而变化,初是宁静愉悦,后又感到追随往事的匆忙,最后决心结庐隐居,向陶渊明的生活方式致敬。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深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眷恋。韦应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淡淡的情感,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得淋漓尽致,展现了唐代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吏舍局终年:诗人感叹自己常年待在官舍中,心中充满无奈。
- 出郊旷清曙:终于走出官舍,迎来了清晨的辽阔与明亮。
- 杨柳散和风:描绘春日的和风,杨柳轻摆,带来生机。
- 青山澹吾虑:青山的淡然景象使诗人暂时忘却烦恼。
- 依丛适自憩:在丛林中悠闲地休息,享受宁静。
- 缘涧还复去:沿着溪水走去,继续探索自然。
- 微雨霭芳原:轻雨洒落,朦胧中更显芳香的原野。
- 春鸠鸣何处:春鸠的啼鸣让人思索其所在,增加了诗的意境。
- 乐幽心屡止:在幽静的环境中,诗人内心常常感到宁静。
- 遵事迹犹遽:追随过往的经历,心中却依然忙碌。
- 终罢斯结庐:决定在此安居,追求宁静的生活。
- 慕陶真可庶:向陶渊明的隐逸生活学习,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以“杨柳散和风”比喻春天的和煦与生机。
- 拟人:将自然景物如“春鸠”赋予情感,增强诗歌的生动性。
- 对仗:如“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形成整齐的对仗。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向往与对隐逸生活的追求,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宁静田园生活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吏舍:象征官场的繁琐与束缚。
- 杨柳:春天的象征,代表生机与希望。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 微雨:象征柔和与滋润,增添诗的情感层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吏舍局终年”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的热爱
B. 对官场的厌倦
C. 对自然的向往
D. 对生活的无奈 -
诗中提到的“春鸠”主要象征什么? A. 忧伤
B. 宁静
C. 生命
D. 归属 -
诗人最终选择了什么生活方式? A. 继续留在官场
B. 隐居田园生活
C. 旅行四方
D. 投身于政治
答案:
- B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东郊》与陶渊明的《饮酒》同样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但前者更侧重于自然之美的描绘,而后者则更注重心灵的寄托和哲理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