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庐山棕衣居士》

时间: 2025-01-04 09:06:15

兀兀山行无处归,山中猛虎识棕衣。

俗客欲寻应不遇,云溪道士见犹稀。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兀兀山行无处归,
山中猛虎识棕衣。
俗客欲寻应不遇,
云溪道士见犹稀。

白话文翻译:

在崎岖的山路上行走,找不到可以归去的地方,
山中的猛虎能辨认出穿棕衣的人。
那些想要寻找的世俗客人,恐怕是难以相遇的,
即便是云溪的道士也显得十分稀少。

注释:

字词注释:

  • 兀兀:形容山路崎岖、陡峭,难以行走。
  • 棕衣:指居士所穿的衣服,通常是棕色的,象征着修道者的朴素。
  • 俗客:指一般世俗的人,通常与修道者相对。
  • 云溪:云雾缭绕的溪水,意指清幽的环境。

典故解析:

  • “棕衣居士”是指那些隐居山林、追求道教生活的人,反映了唐代士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韦应物(737年-792年),字子云,唐代诗人,曾任官职,后隐居于庐山。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表现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受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韦应物隐居庐山期间,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思考与追求,表达了对俗世喧嚣的厌倦和对山林清幽的向往。

诗歌鉴赏:

《寄庐山棕衣居士》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作,诗中通过描绘庐山的险峻、孤独的行旅,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生活的批判。首句“兀兀山行无处归”,描绘了山的高峻和行旅的艰辛,给人一种无处归依的孤独感。紧接着“山中猛虎识棕衣”,以猛虎来象征山中野性的霸气,也暗示了隐士的独特身份,穿着棕衣的他在猛虎面前不再是普通的世俗人。后两句则转向对世俗人的嘲讽和对道教隐士的珍稀之感,表明在这个喧闹的世界中,真正能够理解隐士的只有极少数人。

整首诗在意象上充满了山水的神秘和孤独,韦应物通过简练的语言,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厚感悟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表达了对世俗繁华的冷漠与对隐逸生活的渴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兀兀山行无处归”:形象地描绘出在山中行走的艰难与孤独,表达了身处险境的无奈与迷茫。
  2. “山中猛虎识棕衣”:猛虎的出现强化了山中生存环境的险恶,同时也展示了修道者的独特身份。
  3. “俗客欲寻应不遇”:世俗人想要寻找隐士,但却无法与之相遇,突显了隐士生活的独特与稀有。
  4. “云溪道士见犹稀”:云溪的道士更是少之又少,进一步强调了隐逸者的孤独与珍贵。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猛虎”比喻山中的危险与生存的残酷。
  • 拟人:山中的猛虎仿佛具有辨识能力,增加了诗的生动性。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繁华的疏离,表达了对自然与孤独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象征孤独、险峻,代表隐士的生活环境。
  • 猛虎:象征力量与危险,暗示修道者的勇气与坚韧。
  • 棕衣:象征隐士的朴素与清白,代表追求道德与精神自由的生活方式。
  • 云溪:象征清幽、世外桃源,是隐士理想的栖息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棕衣”象征什么? a. 修道者
    b. 商人
    c. 学者

  2. 诗中提到的“猛虎”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柔
    b. 危险
    c. 美丽

  3. 诗的主旨是什么? a. 对世俗生活的向往
    b. 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c. 对权力的渴望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庐山谣》

诗词对比:

  • 韦应物的《寄庐山棕衣居士》与王维的《鹿柴》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但韦应物更多地强调了孤独感与世俗疏离,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和谐与宁静。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韦应物诗文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