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时间: 2025-01-19 20:08:5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
作者: 岑参 〔唐代〕
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
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
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
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
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
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
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
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
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
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刘相公在中书省所作的山水画作,赞美其艺术技艺的高超。诗人感叹,原来画笔可以胜造化之功,画中所描绘的潇湘美景和庐山壮观的景象仿佛与江海相通。湖面上云彩洁白,远处山峰黛青,仿佛白天也能见到月亮,孤帆飘荡,宛如有风。岩上的花不凋落,涧中的草不分春秋。诗人以钓鱼的老翁作为隐喻,表达对平静生活的向往,感叹世俗的富贵毫无吸引力,山林的趣味更为浓厚。最后,诗人呼吁大家关注苍生,表达对赤松的追求。
注释
- 相府:指刘相公的官府。
- 征墨:征求墨迹,指画作。
- 丹青:指绘画。
- 潇湘:指湘江与潇水,代表山水之美。
- 凤凰池:传说中的美丽池塘,象征着美好的地方。
- 粉白:形容湖面如云彩般洁白。
- 黛青:形容山峰颜色深青。
- 担锡香炉缁:指担着锡杖的老翁,形象化地表现出隐士的生活。
- 赤松:指道教的赤松子,寓意超凡脱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岑参(约715年-770年),字子美,号青门,唐代著名诗人,以边塞诗而闻名。他的作品常描绘边疆的壮丽景色,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岑参任职中书省时,正值其人生与事业的巅峰时期。诗中以画作为引,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薄。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刘相公山水画作的描绘,展现了艺术与自然的和谐美。诗人用“挥毫天地穷”来形容画家的技艺,说明画作能够将自然之美尽收眼底,令人赞叹。接着,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如“潇湘”、“凤凰池”等,营造出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表现出诗人对美的无尽追求。
值得注意的是,诗中提到的“富贵心独轻”,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强调了山林生活的宁静与深邃,显示出一种超脱的生活哲学。最后一句“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更是对当下官场的反思与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充满了哲理和人文关怀。
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艺术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表现了岑参作为唐代诗人的深厚修养与独特视角。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描写刘相公的画技高超,画笔能描绘出天地万象。
- 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领悟到画笔的力量,能够超越自然的造化之功。
- 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画中出现潇湘美景和庐山的壮丽。
- 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如同传说中的凤凰池,似乎与江海相连。
- 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描绘湖面云彩与山峰的色彩,营造景色的美感。
- 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白天也似能看到月亮,孤帆在水面上漂浮,仿佛有风助行。
- 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岩石上的花不凋谢,涧边的草不分春秋,表现自然的恒久。
- 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描写隐士生活的悠然自得。
- 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思考生活的意义,向往超脱尘世的生活。
- 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对富贵生活的轻视,对山林生活的珍视。
- 喧幽趣颇异,出处事不同:表达了喧嚣与幽静的乐趣截然不同。
- 请君为苍生,未可追赤松:呼吁关注苍生,追求赤松般的理想生活。
-
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画笔能夺造化功”比喻艺术的力量;“孤帆如有风”拟人化孤帆,表现出一种孤独与自由的结合。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艺术的赞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反映了诗人对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 潇湘:象征自然之美,代表诗人的理想境地。
- 凤凰池:寓意美好、理想的境地,体现诗人对美的向往。
- 孤帆:象征孤独与自由的生活状态。
- 香炉缁:隐士形象,表现宁静生活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相府”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官府
- B. 家庭
- C. 学校
-
“富贵心独轻”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态度?
- A. 追求名利
- B. 轻视富贵
- C. 向往权力
-
诗中“孤帆如有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A. 悲伤
- B. 孤独与自由
- C. 憧憬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同样描绘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展现了山水之美与人情的交融,诗意与岑参的风格有相通之处。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诗鉴赏辞典》
- 《岑参诗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