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历山舜词(山有庙,呼为帝二子,多变妖异为时所敬)》
时间: 2025-01-04 07:51:3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题历山舜词》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
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
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白话文翻译:
舜帝曾在这里耕作,留下的风范如今显得冷清寂寥。
世人怎肯为他举行祭祀,大圣的威灵也不再兴起妖邪。
庙宇在秋雨中破败,松杉在野火中焚烧。
而如今却有人以错误的方式进行淫乱的祭祀,乐器声中醉倒了山中的妖怪。
注释:
- 舜:古代中国传说中的贤君,代表着德行与农耕的象征。
- 遗风:指舜帝所留的风范和影响。
- 妖:指妖邪之物,这里暗指神灵的庙宇因无人祭祀而失去威严。
- 殿宇:庙宇,供奉神明的地方。
- 秋霖:秋天的细雨,寓意庙宇的凋敝。
- 丝竹:指乐器,尤其是弦乐器和管乐器,象征欢庆与祭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字季明,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写山水田园,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事的沉思。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和对历史文化的反思之际。诗中表达了对古代贤君舜帝的敬仰,同时也对当时社会祭祀风气的批判。
诗歌鉴赏:
《题历山舜词》是一首充满历史感与时代反思的诗作。诗人通过舜帝的耕作历史,引入了对古代德治的怀念与对现代社会的失落感。首联描绘了舜帝的遗风如今在历史洪流中显得孤寂,反映出对过去美好时代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接下来的几句则通过对庙宇衰败、自然灾害的描写,寓意着传统信仰的消退与人们对灵性世界的忽视。
诗的后半部分则直接批判了当时社会中扭曲的祭祀风气,表现出对社会风气的失望。用“丝竹醉山魈”这一形象,呈现了祭祀的混乱与不正,显示出一种对文化堕落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邃,既有对理想境界的向往,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体现出了诗人对历史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昔舜曾耕地,遗风日寂寥。
描述了舜帝昔日的耕作生活,留下的美德如今显得冷清。 -
世人那肯祭,大圣不兴妖。
表达了人们对舜帝的忽视,失去信仰的神灵也无法再显现威力。 -
殿宇秋霖坏,杉松野火烧。
形象地描绘了庙宇的败落和自然灾害,象征着传统文化的衰退。 -
时讹竞淫祀,丝竹醉山魈。
批判了当时不正当的祭祀行为,乐器声中却使妖怪沉醉,反映了社会的扭曲。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庙宇的衰败比作秋天的细雨,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句式上有对仗的美感,如“遗风日寂寥”与“世人那肯祭”形成对照。
- 拟人:将庙宇和妖怪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古代德治的怀念与对现实社会祭祀风气的批判,展现出历史的沧桑与文化的失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舜:象征德行与农耕。
- 庙宇:代表信仰与传统文化。
- 丝竹:象征祭祀与欢庆,却又反映出伪祭与混乱。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舜帝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统治者
B. 德行与农耕
C. 战争
D. 财富 -
诗中提到的“丝竹”代表什么?
A. 菜肴
B. 乐器
C. 祭品
D. 诗词 -
该诗对当时祭祀风气持什么态度?
A. 积极肯定
B. 中立看待
C. 批判
D. 不予置评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杜荀鹤的作品更侧重于对历史的反思与批判,而李白则表现出对自然的赞美与对人生的感慨。两者在风格上各有千秋,但都体现了对人事与自然的深入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杜荀鹤诗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