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吟友》

时间: 2024-09-19 21:55:18

闲坐细思量,唯吟不可忘。

食无三亩地,衣绝一株桑。

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青云旧知己,未许钓沧浪。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闲坐细思量,唯吟不可忘。
食无三亩地,衣绝一株桑。
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
青云旧知己,未许钓沧浪。

白话文翻译:

我闲坐细细思量,唯有吟唱是我不能忘记的事。
连三亩地的粮食都没有,衣服也只剩下一株桑树。
蝉声在树上发出寒冷的气色,渔潭中的晨光渐渐消散。
青云中的老朋友,我不允许去沧浪里钓鱼。

注释:

  • 闲坐:悠闲地坐着。
  • 细思量:认真思考。
  • 唯吟不可忘:只有吟唱这件事是我无法忘怀的。
  • 食无三亩地:连三亩地的粮食都没有,形容贫困。
  • 衣绝一株桑:衣物只剩下一株桑树,形容贫困到极点。
  • 蝉树生寒色:蝉鸣在树上,仿佛带来了寒意。
  • 渔潭落晓光:渔塘的晨光渐渐消失。
  • 青云旧知己:青云中的老朋友。
  • 未许钓沧浪:不允许去沧浪中钓鱼,表达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杜荀鹤(约835年-约900年),字少陵,号阮亭,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高洁的品格著称。他的诗歌常反映个人的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具有浓厚的抒情性和哲理性。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荀鹤晚年,诗人身处动荡的时代,生活困顿,常常感到孤独和无奈。诗中表达了他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现实困境的感慨。

诗歌鉴赏:

《秋日寄吟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诗人的内心感受和外在环境。诗的开头“闲坐细思量,唯吟不可忘”便直白地表达了诗人对吟唱的热爱,说明在艰苦的生活中,诗歌成了他精神寄托的唯一。接下来,他以“三亩地”和“一株桑”形象地表现了自己的贫困与无奈,这不仅是对物质生活的描绘,更是对内心孤寂的反映。

“蝉树生寒色,渔潭落晓光”两句,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出秋日的寒冷和孤独,蝉声伴随着寒意,让人感到一丝凄凉。而“青云旧知己,未许钓沧浪”则展现了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尽管生活困顿,但与朋友的情谊却是他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清新,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坚定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闲坐细思量:诗人悠闲地坐着,认真思考。
  2. 唯吟不可忘:吟唱是他唯一不能忘记的事情,表现了他对诗歌的热爱。
  3. 食无三亩地:形象地表达了生活的贫困。
  4. 衣绝一株桑:衣物稀少,进一步强调了困境。
  5. 蝉树生寒色:自然界的描写,传达了秋天的寒意。
  6. 渔潭落晓光:晨光渐渐消逝,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7. 青云旧知己:表达对老朋友的思念。
  8. 未许钓沧浪:表示他不愿意去沧浪钓鱼,暗含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修辞手法:

  • 比喻:用“蝉树生寒色”比喻内心的孤独与寒冷。
  • 对仗:如“食无三亩地,衣绝一株桑”,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人们在逆境中仍坚持诗意生活的信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夏天和孤独。
  2. 寒色:反映内心的凄凉。
  3. 渔潭:象征宁静的生活理想。
  4. 青云:象征理想与友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食无三亩地”用来形容什么?

    • A. 富裕
    • B. 贫困
    • C. 忙碌
    • D. 快乐
  2. 诗人为何沉思“唯吟不可忘”?

    • A. 因为他喜欢吃
    • B. 因为吟唱是他精神寄托
    • C. 因为他想钓鱼
    • D. 因为他在思考生活

答案:

  1. B. 贫困
  2. B. 因为吟唱是他精神寄托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杜荀鹤的《秋日寄吟友》和王维的《山居秋暝》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杜荀鹤更强调个人的情感与友谊,而王维则更注重自然的宁静与和谐。两者的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但都展现了唐代诗人的高雅情怀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杜荀鹤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