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练槌髟圭髻紫头绳,金绣云肩翠玉缨。
学舞天魔才摆队,长安又领接番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女子的华丽装扮:她的发髻上用紫色的绳子扎着,肩上披着金绣的衣服,腰间系着翠玉的缨带;与此同时,她正在学习天魔舞,仿佛在长安又迎来了外国僧侣的到来。
注释:
- 练槌: 用于打锤的工具,象征劳作或练习。
- 髟圭髻: 形容发型,髻是发髻,紫头绳则是用紫色绳带扎成的发髻。
- 金绣云肩: 描述衣服的华美,金绣的衣料,肩部装饰如云彩般轻盈。
- 翠玉缨: 绿色玉石制成的装饰带,象征富贵。
- 天魔: 可能指一种舞蹈风格,带有异域风情。
- 长安: 古代中国的都城,象征繁华与文化交流。
- 番僧: 外国僧侣,象征文化的交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子器,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多元、社会动荡的时代。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常常融入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现象,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明代,正值中外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中描绘的舞蹈和装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华与多样性,尤其是对外来文化的接纳和欣赏。
诗歌鉴赏:
《顺帝》是一首兼具华丽与深意的诗作,展现了明代的文化繁荣与多元性。诗中通过对女子装扮的细致描写,传达出一种生活的优雅与精致感。紫色的头绳、金绣的云肩、翠玉的缨带,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展示了女性的魅力与风韵。
同时,诗中提到的“学舞天魔”,则不仅是对舞蹈的描绘,更象征着对异域文化的吸收与融合。长安作为文化交流的中心,诗人通过“长安又领接番僧”的描写,将这种文化交融的意象进一步强化。这里不仅是对一场舞蹈的描写,更是对那个时代开放心态和文化包容的赞美。
整首诗情感细腻,意象丰富,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文化交融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时势的敏锐把握和对生活的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练槌髟圭髻紫头绳:描绘女子的发型与装饰,通过“练槌”引入女子的勤奋与美丽。
- 金绣云肩翠玉缨:进一步描绘她的服饰,展现奢华与细腻。
- 学舞天魔才摆队:强调她在学习舞蹈,展现活力与文化的传承。
- 长安又领接番僧:引入长安的文化背景,表现对外来文化的包容。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中“金绣云肩”与“翠玉缨”形成对仗,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 比喻:将女子的装扮比作天上的云彩,生动形象。
- 象征:紫头绳与金绣象征着高贵与优雅,反映了社会的繁华。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展现明代社会的繁荣与文化的交融,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欣赏。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紫头绳:象征高贵与优雅。
- 金绣:代表财富与华丽。
- 天魔舞:引入异域文化,象征开放与多元。
- 长安:象征古代文化的中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女子的发型用什么颜色的绳子扎成? A. 红色
B. 紫色
C. 绿色
D. 蓝色 -
诗中“学舞天魔”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舞蹈
B. 一位舞者
C. 一种乐器
D. 一种节日 -
诗中提到的“长安”在历史上代表什么? A. 一种美食
B. 古代的都城
C. 一种服饰
D. 一种乐器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杨子器的《顺帝》更加注重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与社会风俗的反映,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个人情感与哲思。两者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传》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大辞典》
- 《诗词的魅力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