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过石马冲》
时间: 2024-12-29 19:57:29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晓过石马冲
作者: 阮大铖 〔明代〕
古原何地不桑麻,
六代陵园问曙鸦。
是处石麟衔晚照,
几闻笙鹤驭高霞。
横塘绿水漫菰叶,
平圃青藤罥豆花。
野犊不知离黍恨,
踏莎还上玉钩斜。
白话文翻译:
这片古老的原野哪里没有桑麻?
六代的陵园里问候着晨曦中的乌鸦。
这里的石麟衔着晚霞,
时常听到笙声和鹤声在高空中驰骋。
横塘的绿水漫过菰叶,
平坦的园圃中青藤缠绕着豆花。
野牛犊子不知道离开黍米的愁恨,
在莎草上悠然自得地踏步,钩状的草斜斜地伸展。
注释:
字词注释:
- 桑麻:桑树和麻草,古代农村常见的农作物。
- 六代:指六个朝代,特指古代的历史遗迹。
- 石麟:传说中的瑞兽,象征美好。
- 笙鹤:笙是一种乐器,鹤在此指代高雅的音乐。
- 菰叶:菰是一种水生植物,叶子宽大。
- 黍恨:离开黍米的愁苦,象征对故土的思念。
- 玉钩:指草的形状,像钩子一样。
典故解析:
- 六代陵园:提到的六代,可能是在指代盛唐时期的古老遗迹,寓意时间的流逝。
- 石麟:在古代文学中常常与吉祥、富贵相关联。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阮大铖,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常常描绘田园风光与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多反映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阮大铖游览石马冲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感慨。诗中通过自然景物反映了人对生命、时间的思考。
诗歌鉴赏:
《晓过石马冲》展现了阮大铖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诗开头以“古原何地不桑麻”引入,显示了诗人对乡野田园的亲近与热爱。接下来的“六代陵园问曙鸦”则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与时间的流逝,令人思索人类与自然、历史的关系。
在自然景观的描写中,诗人用“石麟衔晚照”来构建出一种富有神秘感的意象,石麟与晚照的结合,既有美的象征,也暗示了历史的悠远。诗中“几闻笙鹤驭高霞”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境界,让人感受到空灵与宁静。
接下来的几句“横塘绿水漫菰叶,平圃青藤罥豆花”则在视觉和触觉上给人以鲜活的印象,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活力,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景象,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
最后,“野犊不知离黍恨,踏莎还上玉钩斜”则通过野犊的无知与自然的亲密,传达出一种天真无邪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简单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在描绘风景的同时,也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深邃,生与死、离与归的思考,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古原何地不桑麻:开篇用“古原”引出广袤的土地,桑麻象征着繁荣的农村生活。
- 六代陵园问曙鸦:历史的积淀在这里感受到,乌鸦象征着时光的见证者。
- 是处石麟衔晚照:石麟与晚照的结合,富有美感的同时,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希望。
- 几闻笙鹤驭高霞:音乐的意象,带有一种高远与悠扬的感觉。
- 横塘绿水漫菰叶:生动的描写了水与植物的互动,展现了自然的生机。
- 平圃青藤罥豆花:青藤与豆花的交织,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
- 野犊不知离黍恨:表达了对于田园生活的无忧无虑的向往。
- 踏莎还上玉钩斜:结尾以轻松的态度结束,给人一种回归自然的愉悦感。
修辞手法:
- 比喻:用“石麟”比喻历史的沉重与美好。
- 拟人:野犊的无知赋予了生命的灵动。
- 对仗:如“横塘绿水漫菰叶,平圃青藤罥豆花”,使得诗句更加工整和谐。
主题思想: 全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历史的感慨,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桑麻:象征农村的繁荣与富饶。
- 石麟:寓意吉祥与历史的厚重。
- 笙鹤:代表高雅的音乐和理想的生活。
- 绿水与豆花:象征自然的生机和生活的美好。
- 野犊:象征纯真与无忧的生活状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古原”主要指什么?
A. 山脉
B. 农田
C. 城市
D. 河流 -
“六代陵园”中的“六代”指的是什么?
A. 六个国家
B. 六个朝代
C. 六个诗人
D. 六个朋友 -
诗中“石麟”象征着什么?
A. 悲伤
B. 美好
C. 富贵
D. 历史
答案:
- B
- B
-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 by 张若虚
- 《登高》 by 杜甫
诗词对比:
- 与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相比,两首诗都描绘了自然景象,但阮大铖的诗更侧重于历史的感慨与自然的和谐,而白居易则更强调离愁与别情。两者展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人研究》
- 《阮大铖诗文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