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华茵倚重炉,璇房捲罗幕。
惊见雪花飞,谓是杨花落。
白话文翻译:
在华丽的绣垫上倚靠着温暖的火炉,璇房里轻轻卷起了罗幕。
突然看到雪花在空中飞舞,误以为是杨花飘落。
注释:
- 华茵:华美的垫子,用于坐卧。
- 重炉:形容炉火的温暖与强烈。
- 璇房:形容精美的房间或房屋,通常指装饰华丽的居所。
- 罗幕:用细纱制成的帷幕,轻薄而透光。
- 杨花:指杨树的花絮,轻盈飘扬,常与春天联系在一起。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杨花”常常用来象征春天的来临和生命的再生,与冬季的雪花形成鲜明对比。诗中通过雪花与杨花的联想,传达了对季节变换的敏感和对生命轮回的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于慎行,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多以细腻、清新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象及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冬季,表现了诗人对冬雪的细腻观察与感受,反映了他在冬日寂静中对自然的敏锐感知。冬雪与春花的对比,折射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子夜冬歌 其三》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特色。诗的开头以“华茵倚重炉”描绘出一个温暖而舒适的环境,体现了冬天的温暖与安逸;而“璇房捲罗幕”又增添了空间的层次感,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接着,诗人突兀地“惊见雪花飞”,瞬间将读者的视线从温暖的室内转向了寒冷的冬外。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既表现出冬天的冷冽,也象征着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诗的最后一句“谓是杨花落”,则通过季节的联想,传达了诗人对生命轮回的思考。雪花飞舞的景象让人误以为是春天的杨花,反衬出冬天的孤寂与对春天的渴望。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也引发了人们对生命和时间流逝的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让人在冬季的寒冷中感受到了一丝温暖,更在对比中引发了深思,体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和观察能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华茵倚重炉”:在华丽的垫子上靠着温暖的炉火,描绘了一个温馨的室内场景。
- “璇房捲罗幕”:精美的房间里卷起轻薄的帷幕,增添了空间的轻盈感。
- “惊见雪花飞”:突如其来的转折,描绘了诗人看到雪花时的惊讶。
- “谓是杨花落”:联想雪花为春天的杨花,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
-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冬天的雪花与春天的杨花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季节变换的感觉。
- 拟人:雪花被赋予了生命的特征,表现出诗人的情感投射。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冬季的景象表现了对春天的渴望与生命轮回的思考,传达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分析:
- 意象词汇:
- 华茵:象征着温暖与舒适,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雪花:代表冬天的冷清与孤独,亦象征着生命的无常。
- 杨花:象征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反映出对生命的渴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华茵”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垫子
C. 一种动物 -
诗人看到雪花时误以为是: A. 秋叶
B. 杨花
C. 冬霜 -
诗歌主要表达的情感是: A. 对春天的渴望
B. 对夏天的喜爱
C. 对秋天的思念
答案:
- B
- B
-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静夜思》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于慎行的《子夜冬歌》与李白的《静夜思》都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情感,但前者更注重季节的对比与生死轮回的哲学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地抒发乡愁与孤独之情。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诗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