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五 秋歌之一》

时间: 2025-01-20 00:34:09

凉风吹王树,团扇置不理。

侬亦有凉热,何况戴冠子。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凉风吹王树,团扇置不理。
侬亦有凉热,何况戴冠子。

白话文翻译:

凉风吹拂着高大的梧桐树,手中的团扇却被我置于一旁。
我自己也有时感到凉爽与炎热,更何况是戴着帽子的你。

注释:

  • 王树:指的是梧桐树,古时常用梧桐树象征高洁的品德。
  • 团扇:一种圆形的扇子,通常用来扇风,代表着凉爽的感觉。
  • :古代对自己的称呼,相当于“我”。
  • 戴冠子:指的是戴着帽子或冠的意思,暗指身份或地位。

典故解析:

这首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王树”和“戴冠子”可理解为对身份、气候变化和内心情感的反思。诗中通过自然现象映射人的内心体验,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梦阳(约1520-1583),明代诗人,字维桢,号梦阳,江苏人。他是“江南派”诗人的代表之一,作品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尤其擅长描绘自然与人情的融合。

创作背景:

这首《子夜四时歌八首》中的秋歌,表达了诗人对秋季的感受与思考。明代社会动荡,诗人在这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对季节的描绘,传达了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诗歌鉴赏:

李梦阳的这首《秋歌之一》通过简单的自然描写,展现出秋天的凉爽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开头的“凉风吹王树”,描绘了秋天清凉的气息,传递出一种宁静与舒适的感觉。然而,紧接着的“团扇置不理”则暗示着诗人对这种凉爽的漠视,似乎在表达一种对外界事物的无奈与淡漠。

诗人自言“侬亦有凉热”,不仅仅是对自己身体感受的描述,更折射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通过“凉热”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生活中种种变幻的感慨,似乎在问:即便是凉风习习,内心的烦恼与热情又如何能轻易消散?

最后一句“何况戴冠子”,则进一步引申出了身份与责任的主题。戴冠子的人往往承载着更多的期望与压力,诗人以此反映社会的复杂性与人情的冷暖,最终使得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性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凉风吹王树”:描绘秋风轻拂的景象,带出季节的变化。
    2. “团扇置不理”:表达了对自然凉爽的漠然,似乎与自己的心情无关。
    3. “侬亦有凉热”:揭示内心的挣扎,感受并理解生活的多变。
    4. “何况戴冠子”:引申至社会责任,强调身份带来的复杂情感。
  • 修辞手法

    1. 对比:通过“凉热”的对比,突出内心的矛盾。
    2. 拟人: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情感结合,增加诗意。
  • 主题思想: 本诗探讨了人在面对自然变化时的复杂情感,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思考以及对身份与责任的反思。

意象分析:

  • 凉风:象征着清爽与宁静,代表着秋季的特征。
  • 王树:象征高洁与稳定,反映出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 团扇:象征着人对自然的依赖与反应,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
  • 戴冠子:象征身份与责任,表现了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王树”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冷漠
    B. 高洁
    C. 低洼

  2. 诗中提到的“团扇”代表什么? A. 舒适
    B. 忧愁
    C. 尊贵

  3. 诗人通过“凉热”的对比,想表达什么?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C. 自然的宁静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甫
  • 《山中秋夕》- 王维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李梦阳的《秋歌》与杜甫的《秋夕》,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诗人在描绘秋天时的不同视角。李梦阳注重内心感受与社会责任的探讨,而杜甫则更侧重于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生活的感慨。

参考资料:

  • 《中国诗词大辞典》
  • 《明代诗人李梦阳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