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时间: 2025-01-19 19:53:15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客逐西风去。想当初中原唱罢,大河横渡。下拜词坛王霸手,目断荆溪烟浦。一路上悲歌谁与。四百年来无人继,白眼看世上呆儿女。曾几梦共帆橹。髯翁铁笔空今古。五千年堂堂中国,英雄可数。我幸先公生一日,忝似奇情万缕。正满眼苍生无处。肉食者居人民半,算两朝未可同时语。公在日,少风雨。
白话文翻译
西风吹送客人远去,回想当年中原大地的歌声已经消散,滔滔大河已然横渡。拜倒在词坛的王者面前,目送着荆溪的烟雾弥漫。一路走来,悲歌谁能与我共唱?四百年来无人能继承这份荣耀,只有冷眼看着世间呆傻的人们。我曾多少次与帆橹共享梦境。那白鬓老人用铁笔书写古今,留下的文字至今空余。五千年历史的中国,真正的英雄可数不多。我幸运地在先公生的一天,仿佛与这份奇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满眼苍生无处可归,肉食者却占据了人民的一半,算起来两朝的事情也未必能同时说得清。公在日时,风雨少得多。
注释
- 逐:追逐、赶走,这里意指西风将客人送走。
- 横渡:跨越、渡过。
- 下拜:表示尊敬,拜倒。
- 荆溪:指荆州的溪水,寓意故乡的情怀。
- 白眼:冷漠的目光。
- 髯翁:指年长的文人。
- 肉食者:指那些以肉食为生的人,隐喻统治阶层。
- 两朝:指两个不同的朝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新河,生于20世纪20年代,现代诗人,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历史的厚重、社会的变迁以及对人性的思考。
创作背景
《贺新郎》创作于当代,正值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以及对未来的思索。
诗歌鉴赏
《贺新郎》是魏新河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古代词坛的追忆与现实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无常的感慨和对后辈的忧虑。开头提到的“客逐西风去”,既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也暗含了对往昔岁月的珍惜与怀念。随后的描写中,诗人用大河的横渡象征着历史的进程,而“悲歌”二字则渗透出一种孤独与无奈。诗中四百年的无人继承,表现了诗人对后辈诗人的失望,以及对当代文人境遇的深切忧虑。
在情感上,诗人不仅在追忆过去的辉煌,也在思考未来的光明与希望。面对“肉食者居人民半”的社会现实,诗人用冷静的视角揭示了统治阶级与普通民众之间的深刻矛盾,反映社会的不公。整首诗在历史的纵深与现实的广度之间游走,形成了对中国五千年历史的深切思考和对当代社会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客逐西风去: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客人的远去,表达离别的悲伤。
- 想当初中原唱罢,大河横渡:追忆往昔,展现了历史的变迁。
- 下拜词坛王霸手:对古代文人的崇敬。
- 目断荆溪烟浦:遥望故乡,情感深沉。
- 一路上悲歌谁与:孤独感的体现。
- 四百年来无人继:对后辈诗人的失望。
- 白眼看世上呆儿女:对世俗冷漠的讽刺。
- 曾几梦共帆橹:梦中重温往日的情景。
- 髯翁铁笔空今古:历史的沉重感。
- 五千年堂堂中国,英雄可数:历史的无奈与英雄的稀缺。
- 我幸先公生一日,忝似奇情万缕:对自己存在的感慨。
- 正满眼苍生无处:对民生困境的关注。
- 肉食者居人民半:揭示社会的不公。
- 算两朝未可同时语:历史的复杂与难解。
- 公在日,少风雨:希望未来能少一些风雨。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比作大河,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 拟人:用“西风”来表现时间的流动。
- 对仗:如“少风雨”与“肉食者”,加强了诗句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对现实的反思,诗人以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相结合,传达了对社会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西风: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变迁。
- 大河:代表历史的沉淀与流动。
- 荆溪:故乡的象征,寄托了诗人的个人情感。
- 悲歌:悲伤与孤独的情感体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客逐西风去”中的“客”指代什么?
- A. 游客
- B. 时间
- C. 诗人
-
诗中提到的“肉食者”指的是?
- A. 普通百姓
- B. 统治阶级
- C. 文人
-
整首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失望与忧虑
- C. 愤怒
答案
- A
- B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静夜思》 - 李白
诗词对比
- 《贺新郎》和《登高》: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思考,但《贺新郎》更侧重于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反思,而《登高》则更多地关注自然与人生的感悟。
参考资料
- 《现代诗词选》 - 选编现代诗词的集子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介绍古代文学发展的书籍
- 《魏新河诗文集》 - 收录魏新河作品的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