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记与诸子往岁金陵之游,感怀宗二又曾》
时间: 2025-01-04 08:10:38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恨事多如许。记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座有宗生高兴极,招手狂吟而去。路踏入乱山荒坞。再上孝陵回首望,见禁城秋柳垂烟莫。是往日,朝天处。运移汉祚畴能拒。叹从来蜗头蛮触,都归历数。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曾一夕共论千古。来岁重游君不见,也铜驼石马知回顾。只髣髴,精灵度。
白话文翻译:
恨事真多。记得前年在秣陵城下,众公子相聚。席上有宗生,兴致高昂,招手狂吟而去。我们踏上了杂乱的山野。再登上孝陵回头望去,看到禁城的秋柳垂下烟雾。那是昔日的景象,朝天的地方。权势更迭,汉朝的荣光又怎能阻挡?叹息从前的蜗牛和蛮夷,都归于历史的计算。指点着六朝的遗迹,这里有多少兴亡之事。曾经一夜间讨论千古之事。明年再游时君不在,也只有铜驼石马默默回顾。只依稀记得,精灵似的身影。
注释:
- 秣陵:即金陵,今南京。
- 宗生:指宗二,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诗友。
- 孝陵:明太祖朱元璋的陵墓。
- 六朝:指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和南陈等六个朝代。
- 铜驼石马:指铜驼和石马是古代的名胜,象征着历史的沧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震,清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常以游历和感怀为题材,作品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感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与友人游览南京时,借景抒情,表达对历史的感慨及对友人不能再聚的惋惜。
诗歌鉴赏:
这首《贺新郎·记与诸子往岁金陵之游,感怀宗二又曾》通过对过往游历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友情以及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开头部分“恨事多如许”,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往事的惋惜与感慨,开启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
在描绘与友人一起游览的场景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金陵的壮丽和历史的厚重。特别是“见禁城秋柳垂烟莫”,通过秋柳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萧瑟和感伤,暗示着历史的无情。
诗中“运移汉祚畴能拒”,不仅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带有对权势的思考,似乎在说即使是辉煌的汉朝也不能永恒。最后的“来岁重游君不见”,则是对友人离去的惋惜,令人感到深深的孤独。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以历史为背景,融合了个人的情感,展现出诗人对友谊的珍视及对岁月不再的无奈,极具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恨事多如许。 - 表达对往事的遗憾与无奈。
- 记前年秣陵城下,群公相聚。 - 回忆与朋友在金陵相聚的情景。
- 座有宗生高兴极,招手狂吟而去。 - 宗生兴致高昂,表现出当时的欢乐气氛。
- 路踏入乱山荒坞。 - 描述游历的场景,展现出自然的粗犷。
- 再上孝陵回首望,见禁城秋柳垂烟莫。 - 通过秋柳描绘出历史感与悲凉。
- 是往日,朝天处。 - 对过去的追忆与向往。
- 运移汉祚畴能拒。 - 反思历史的无常与权力的变迁。
- 叹从来蜗头蛮触,都归历数。 - 感叹历史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
- 指点六朝遗迹在,多少兴亡之故。 - 指出六朝的兴衰,暗示历史的教训。
- 曾一夕共论千古。 - 回忆与友人讨论的场景,体现出深厚的友情。
- 来岁重游君不见,也铜驼石马知回顾。 - 预示未来再聚的无望,铜驼石马象征着历史的见证。
- 只髣髴,精灵度。 - 结尾以模糊的记忆表达对友人的怀念。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历史的兴亡比作自然的变迁,增加了诗的深度。
- 对仗:如“兴亡之故”与“千古”,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秋柳、蜗牛等意象,传达了诗人的情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回忆与友人的游历,抒发了对历史的感慨、对友谊的珍惜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与历史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秋柳:象征着凋零与惆怅,反映出时光的流逝。
- 铜驼石马:代表着历史与记忆,象征着对往昔的怀念。
- 乱山荒坞:展现出自然的粗犷,隐喻人生的复杂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宗生”指的是谁?
- A. 诗人自己
- B. 诗人的朋友
- C. 一位历史人物
- D. 一位诗人
- 答案:B
-
“运移汉祚畴能拒”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历史的无感
- B. 对历史的感慨
- C. 对未来的期待
- D. 对友谊的珍惜
- 答案:B
-
诗中“铜驼石马”象征什么?
- A. 友情
- B. 历史
- C. 自然
- D. 未来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黄鹤楼》(崔颢):同样涉及对往事的追忆与感慨。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同样深厚。
诗词对比:
- 《长恨歌》(白居易)与本诗在情感上都涉及对过去的追忆,但《长恨歌》更侧重于爱情,而本诗则更加关注历史与友情。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历史与文学的交融:清代诗歌中的历史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