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妇叹》

时间: 2025-01-06 10:23:03

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

稚子今已行,念君上边城。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

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及老能得归,少者还长征。

意思解释

原文展示:

《征妇叹》 ——马戴 〔唐代〕

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
稚子今已行,念君上边城。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
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及老能得归,少者还长征。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母亲在丈夫出征时的忧虑与无奈。她抱着年幼的孩子,送丈夫上路,心中充满不舍。如今孩子已长大,母亲却依然挂念远方的丈夫。无常的生活就像蓬草的根没有固定的地方,孩子的成长又有什么意义呢?只听到对抗敌人的号召,却没有听到结束战争的消息。等到老了能否归来,年轻的士兵们又要经历怎样的征程?

注释:

  • 稚子:年幼的孩子。
  • 远道:远行的路程。
  • 边城:指边疆的城池,常常是战争的前线。
  • 蓬根:指蓬草的根,象征不定与漂泊。
  • 防胡:防备胡人,指防范敌国的入侵。
  • 罢兵:停止战争。
  • 长征:长时间的征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马戴,唐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社会现象为主,风格简练而深刻。

创作背景:

《征妇叹》写于唐代,正值安史之乱等动荡时期,战争频繁,百姓生灵涂炭。诗作反映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创伤与痛苦,表现了女性在战争中的无奈与坚韧。

诗歌鉴赏:

《征妇叹》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一位征妇对丈夫的思念和对战争的恐惧。开篇的“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即刻引发读者对母亲角色的共鸣,母亲的怀抱充满温暖,却也因丈夫的离去而感到无奈与忧伤。随着诗句的推进,孩子的成长与父亲的缺席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战争对家庭的破坏。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一语,展现了生活的无常与对未来的迷茫,隐喻着流离失所的命运。最后两句“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更是直指当时社会的现实,呼唤和平的声音在战火中显得无比微弱,反映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厌倦。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由个人情感扩展到对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深远影响,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

    • 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依恋与对丈夫的送别,情感真挚。
  2. 稚子今已行,念君上边城。

    • 孩子长大,母亲却继续思念远方的丈夫,寓意深切。
  3.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

    • 生活像蓬草一样无根无定,暗示着对未来的不安。
  4. 但见请防胡,不闻言罢兵。

    • 只听到要防备敌人的消息,却没有听到结束战争的希望,表现对战争的无奈。
  5. 及老能得归,少者还长征。

    • 对未来的担忧,年轻的士兵可能永远无法归来,情感沉重。

修辞手法:

  • 比喻:“蓬根既无定”,用蓬草无根来比喻生活的漂泊。
  • 对仗:“稚子在我抱,送君登远道”,形式整齐,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征妇的视角,表达了战争给家庭带来的痛苦与思念,反映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战争的深切反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稚子:象征着未来与希望,同时也代表着对父亲的依恋。
  • 蓬根:无根的象征,暗示了生活的流离与不安。
  • 边城:象征着战争的前线,笼罩着家庭的忧虑。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稚子”指的是谁?

    • A. 年幼的孩子
    • B. 成年人
    • C. 战士
    • D. 士兵
  2. 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

    • A. 支持
    • B. 无所谓
    • C. 反感
    • D. 期待
  3. “蓬根既无定,蓬子焉用生。”这句话表达了什么?

    • A. 生活的稳定
    • B. 对未来的迷茫
    • C. 对战争的支持
    • D. 家庭的团圆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同样反映了战争带来的痛苦,但更侧重于国家的 ruin 及个人的失落。
  • 李白的《静夜思》则更多表现了个人情感的孤独与思念,与《征妇叹》的主题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不同。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以上是对《征妇叹》的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情感与艺术魅力。